西方“陌生化”理论纵读(5)
2013-08-03 01:18
导读:后现代主义批评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陌生化诗学理论。根据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人类的生存有着一个悖论:人类无法生存于一个无秩序、无意义的
后现代主义批评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陌生化”诗学理论。根据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人类的生存有着一个悖论:人类无法生存于一个无秩序、无意义的世界中,但在最初赋予秩序的符号活动之后,他又不能蜗居于一个完全规范化的世界秩序之中,他将被同样的创造意志所驱使,不断尝试解构旧的秩序,重构新的秩序。从解构主义出发,文学语言“陌生化”的要义就是解构语言能指与所指间习惯性、常备化、自动化的意指关系,摆脱由语言建立起来的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打破、毁坏一切固有的语言符号模式,把语言置于重新以能指的背景中,借以重构它的感性内涵,形成新的意指链。罗兰•巴特认为,文学语言是对语法规范的突破,它使词语摆脱了共性的约束,闪烁出自由的光辉。必须依靠作者的特殊语言陈述、个性的风格、不落俗套的新颖词汇,才能有机地生成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自足的”,处理语言的能力和技巧就是艺术家的根本任务,文学活动“所发生的仅仅是语言,是语言的历险。”[74][P98]在拉康那里,语言的能指是漂浮不定的,它不断地从一个能指滑向另一个能指,因而具有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解构主义者对传统的背叛与更新,恰恰是一种“陌生化”策略。在西方后现代叙事学理论中,对“平面化”叙事和“拼贴式”叙事极为注重。所谓“平面化”叙事,就是指在文本创作时,作者有意背离以前作品中被认为是不可缺少的意义、象征和寓意,用“透明”的语言剔除了所谓的深度模式,使文学所从事的“终极关怀”回到语言的平面,回到写作叙述自身。文本力图展现的也只是它的自身,此外无其它意义。“拼贴式”叙事,就是指把几个缺乏内在联系的“叙事碎片”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组合在一起,从而使作品成为不确定性、多元化的文本,从而引发接受者对之玩味和进行语言、结构的历险。不难看出,后现代叙事理论的这种“平面化”叙事和“拼贴式”叙事手法,其实质也就是一种“陌生化”思维模式。又如在先锋派小说家那里,故事的内容不再是叙述的重点,取而代之的是叙事方式和叙述技巧。在这种小说观的支配下,叙事方式获取了独行其事的操作自由,它不再是故事或主题的顺从的仆从,而是决定价值高低和制造不同接受效果的小说的“灵魂”,是精心设计的叙事策略。再如象征派和朦胧派诗对诗语的扭曲与屈折,“自动化写作”、“个人化写作”、“身体写作”等新潮小说流派对结构与语言的“施暴”等等,都是一种“陌生化”思维写作。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