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县 名 枝 江 监 利 石 首 江 陵 松 滋 公 安
麦种额(石) 493 2136 720 1552 684 847
资料来源:《湖北水灾日刊》,1931年11月25日,第二版
各县受惠灾民,须于新麦上市时,归还借麦。贷放籽种不仅使灾民得到恢复农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而且也调动了他们恢复、重建家园的积极性,有利于稳定人心,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灾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2)修复民圩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救灾会的工赈以修复干堤为主,而湖北善后会则注重修复民圩,补充了中央工赈的不足之处。该会以美麦7000吨为修复民圩之用,按照各县灾情等级发放贷麦,荆江两岸地区湖北7县皆包括在内,实发美麦6,540吨,并规定应于1932年9月秋收后至1933年6月大麦收成时止,由县政府负责全数归还。[160]
(3)贷款
湖北善后会以民堤、籽种两项贷余之款10万元,借与湖北省立之农民借贷处作基金,由省政府借贷与农民,将来由省政府负责赔还。[161]
湖南农赈本由湖南善后会办理,实未办理,于1932年6月转交湖南分会代办,并将原拨农赈赈麦变价得款全数转交湖南分会。湖南分会依照总会办理皖赣农赈先例,在农村组织互助社,散放贷款。截至1934年年底,湖南分会在华容、岳阳的农赈概况如下表所列:
县别 互助社数(个) 放款总额(元) 收回总额(元) 结欠总额(元)
华容 194 50000 47593.400 2406.600
岳阳 64 26000 24406.690 1593.310
资料来源: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湖南分会编:《民国二十三年赈务报告书》,
1935年印,第8页。
湖南分会规定农赈贷款自该年秋收起,至次年秋收分两期收回。由上表可知,结欠余额并不多,贷款可算基本收回,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对农赈的积极支持,湖南分会所称“各互助社对于农贷,均愿踊跃偿还,始终无一反对者”并非夸大其词。[162]
农赈不但使灾民能凭贷款、贷麦恢复生产,且将来贷款收回还可以在农村中继续流通使用。湖南分会把收回的贷款作为推行合作事业的基金,将成绩较好的互助社改组为合作社,荆江地区的农业合作运动由此而得以发展。截至1934年底,华容、岳阳已分别成立29、55个合作社。[163]正是农赈所取得的良好效果起到示范作用,三十年代农业合作运动才在荒政的实践基础上蓬勃发展。因此,农赈不仅是一种积极的赈灾措施,而且为合作事业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某些操作经验,成为合作运动的先声。此次农赈所用美麦为5万吨,[164]仅占全部美麦的1/9,然而这点有限的美麦投入农赈仍然能起到良好的成效,并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力地说明了农赈这一近代救灾措施的优越性。 中国大学排名
5、卫生防疫
1931年水灾后,瘟疫流行,因疫病而死者,其数较淹饿而死者为众。该年水灾救济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救灾与防疫并重。救灾会成立之初即设有卫生防疫组和卫生工作队,实施卫生防疫工作。1932年3月各卫生工作队改组为工赈区巡迴医队,第七工赈区医队共医治病人4,166人。原第十工赈区医队在包括长沙、华容等在内的二十县诊治病人总数为38,339人。[165] 急赈会还散发药品,开设临时医院、贫苦灾民中医临时施诊所。湖北省政府遵照中央颁布种痘规则实行种痘并筹设时疫医院。在流行瘟疫中以霍乱为害最巨,各工赈区实施普遍预防霍乱注射。疫区民众,普遍缺乏卫生清洁防疫之知识,灾后初期对西医也不甚了解,不愿接受预防注射,故内政部训令各省民政厅做好宣传工作,并附发标语、传单、卫生小册等样本俾得翻印分发于各县。救灾会供给各巡迴医队、医院大量印刷品以资宣传。湖北省政府为普及卫生教育,成立卫生宣传机关,不定期散发卫生宣传品。经过政府的宣传,灾民认识到了卫生防疫的重要性,及1932年夏季预防霍乱时,“因防疫宣传品之效力,所有巡迴医队及注射队所到之处,民众无不乐受注射,而尤以劳动者为多。”[166]这些措施的实行,使灾民的医疗条件有一定改善,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情的发展,降低了灾民患病死亡率。湖北民政厅长兼急赈、善后两会执行委员朱怀冰对卫生防疫工作的评价是“虽未能普及,或可防止蔓延”。[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