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价值体系中的区别判断
各的价值符号都蕴含着本民族的价值判断,汉民族也不例外。别称词中所显示的诸如尊卑、好恶、高下、贵贱、大小等判断不仅十分突出,而且细致明晰。例如称清官为“青天”、“铁面”,称贪官污吏为“民蠹”、“墨吏”、“城狐”、“社鼠”、“稷蜂”、“金毛鼠”等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善恶观念、是非标准和惩恶扬善愿望。再如对于酒这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从积极、肯定的意义讲,有“扫愁帚”、“钓诗钩”、“忘忧物”等称呼;从消极、否定的方面,则用“祸泉”、“狂”、“魔浆”、“腐肠贼”等别名。
还有一些称谓贬中有褒或褒中有贬,明暗不一, 含义广远,因时因地而异。如围棋盘的古称为“木野狐”,意思是 以桃木制造的棋 盘具有 如狐狸般媚惑人之魅力,貌似贬称 ,实则道出了围棋引人入胜的魔力。
4.演变中的标志效果
别称词与成语等熟语一样,往往产生于不同历史时代 ,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鲜明印记,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标志。
具体说,别称词的历史标志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别称的变化或对同一别称本身理解的变化标志着时代的演进和的发展。例如“逝世”一词,古时只是对普通人而言的,绝不能用于皇亲国戚,但在今天即使对于位高权重者,也决不会再用“崩”、“薨”之类充满封建等级色彩的称谓了。商业、商人也从古代称谓中的“末业”、“贱业”、“奸商”,发展到今天的“企业家”、“个体户”“股东”、“董事长”,这标志着传统的“重农轻商观念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二是别称本身记载着某一历史阶段整体的文化特征。例如五光十色的日月星辰别称,琳琅满目的书信别称,纷然杂陈的三教九流称谓,都记载了古人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的认识过程和想象能力。
5.直观的具象性思维
汉民族自古便注重以直观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习惯于以形象可感的思维方式、通过主观联想类比而给事物命名。这一点在用比喻手段构成的别称词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对于茫茫宇宙、天地自然、日月星辰,古人就进行过各式各样的描绘。在古人的意识和想象中,天圆地方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他们认为,圆形的天就像一把巨伞一样覆盖着四野八荒,而平坦的大地则四通八达、绵延千里,故称天为“大圆”、地为“大方”;太阳呈显圆形,光芒万丈,炽热无比,故有“红轮”、“金盘”、“火镜”之称;月亮皎洁明亮、美丽无比,故有“玉团”、“镜轮”、“圆影”、“水晶球”之喻;北极星位于天空正北方向,周围有群星环绕,故谓“天心”;金星光色银白,耀人眼目,是除太阳、月亮之外最亮的星体,故日“太白”、“明星”;火星的表面呈红色,荧荧似火,变幻无常,隐显不定,令人感到扑朔迷离,故称“荧惑”;彗星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扫帚状的长尾,故名“扫帚星”。这些比喻式的词语,使原事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鲜明可感。
再如,对人身体各部位的命名,如称身体为“谷漏子”、“臭皮囊”,称头为“脑瓜瓢”,称头发为“乌云”、“霜茎”,称眉毛为“绿蛾”、“远山黛”,称眼睛为“明珠”、“秋水”,称鼻子为“悬胆”、“玉洞”、称口为“华池”、“樱桃”,称臂为“玉藕”,称肩为“玉楼”,称手为“玉笋”、“削葱”等无一不是人们以直观具象的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结果这种形象的造词方式,既通俗生动,又形象直观,给人以丰富的遐想余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