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同文」看现代汉语方言及台湾国语(4)
2014-08-10 01:04
导读:两岸可对照之异形词语(大陆/台湾) 工龄/ 年资过塑 / 护贝信息 / 简讯硅谷 /矽谷现房 / 成屋门脸 / 店面 卫生筷 / 免洗筷发达国家 / 已开发国家只读存储器
两岸可对照之异形词语(大陆/台湾)
工龄/ 年资过塑 / 护贝信息 / 简讯硅谷 /矽谷现房 / 成屋门脸 / 店面
卫生筷 / 免洗筷发达国家 / 已开发国家只读存储器 /唯读记忆体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 寮国人民民主共和国(首都:万象 / 永珍)
(三)两岸不可对照之同形词语1.工读生
大陆泛指:有犯罪行为而未达法律处分条件,但须接受改造教育或职业训练的青少年。
台湾泛指:利用课余时间,从事临时工作以赚取学费或生活费的学生。
2.
高考
大陆泛指:高等学校大学考试。相当于台湾的大学联考
台湾泛指:「高等公务人员考试」的简称
3.土豆
大陆泛指:北方对马铃薯(即洋芋)的俗称
台湾泛指:花生的俗称
4.行、列
大陆泛指:在数据组成的矩阵中,水平的集称为行,垂直的称为列。
台湾泛指:在数据组成的矩阵中,水平的集称为列,垂直的称为行。
(参考黄沛荣:课堂资料整理)
(四)从「数量词」的使用说明「台语」对「台湾国语」的影响
量词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类词,要弄清这些量词的来源,就必须追溯到汉字、汉语乃至整个汉文化的特征才行。基本上,量词是从实词的名词及动词和少数形容词发展而来的。有的名词逐渐演变成量词,并且成为专门表示个体的量词。
1.「粒」和「颗」在汉语和台语中的不同义域
中文的量词「颗」比「粒」大,在使用上是有分别的。而「粒」在台语里泛指「圆」的物体,几乎不论大小。所以台湾国语受其影响之后,经常把一颗西瓜说成「一粒」西瓜;一颗苹果也可以说「一粒」苹果;也会说「一粒」米,甚至可以说「一粒」头。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 「一个半小时」和「一小时半」/「一分钟半」和「一个半分钟」
在台湾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经常说「一小时半」,也会说「一分钟半」,可是这两句话,前者是错误的数量词用法,后者的说法却是对的。「量词」是用来计算事物和动作单位的一类词,包括名量词和动量词。量词不能独立用作句子成分,只能和数词组成「数量词组」,用来修饰「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数词修饰名词时必须加「名量词」。
所以,要说「一个半小时」才是对的,「一个半」是一个「数量词组」,是用来修饰名词「小时」的。而「一分钟半」这种说法是对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已是一个前后包超的「数量词组」,依语言经济原则,后面的名词可以省略不说。
五、关于句法
从「连续面」(Continuum)的方法看台湾国语。
台湾国语受到台语和祖国各省(主要为南方)语言文化影响,有些句法基本上已经定型,有一定的规则,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认为「标准」的句法。不过,有一些句法,某些人看来是对的,某些人又觉得不太对。Teng (2001)把台湾国语视为一个「连续面」(Continuum),连续面左边的极端是台语,右边的极端是普通话。在连续面上的台湾国语,愈是偏向左边的是「用国语说的台语」,也就是句法完全从台语转换得来,这样的国语是在连续面右边的人所不能接受的。愈是在连续面右边的台湾国语,是具台语特点,用法却相当稳定的句法结构。这样的句法有可能出现在台湾人认为标准的台湾国语里。敝人认为,不管台湾国语在这个「连续面」上达到任何的「稳定」状况,从语言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台湾国语仍是在一个小区域(异地)发展出来的方言。不管是不是语言接触下的干扰或非干扰而形成的一定规律,方言性质是一定存在的,是在一个小区域里的结果,不可能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纵观世界,英文之所以流行于各国之间,也具「世界书同文」的效果。当今世界,汉语以成为众所瞩目标语言,未来势必会达到统一的标准规范化,所以全中国各地,无疑的,应该超越方言的范畴,朝向「简体文化」统一标准发展。
以下跟据Teng句法资料整理,先针对台湾国语在语言接触下被干扰的三种型态作介绍:
如果A语言和B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不论A干扰B,还是B干扰A,都可能有三种语法(Grammar)上的干扰情形(Weinreich p.30),假设A干扰了B,我们可见以下三种句法型态:
1.说或写B语言时,使用A的词素。例如:
?啊他昨天为什么没来参加活动?他身体不舒服哦?
(上面一句话说的是国语,但是用了台语的发语词「啊」和句末疑问词「哦」。)
2.说或写B语言时,使用B的词素,但是用A的语法体系,或因为A没有B的语法体系,所以也忽略了B的语法体系。例如:
?今天他帮忙我照看小孩。(普通话例句为:?他今天帮我照顾小孩。)
B语言里的某个B词素在A语言里有相应的A词素时,B词素的功能照着A的功能而改变(可能增加或减少),也就把A的功能套用在B上。
?我有碰到你的学生哦。(普通话例句:我碰见了你的学生。)
3.补充资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