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语言象似性的认知研究(3)

2014-08-14 01:40
导读: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规则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有理据的。语言的结构特别是句法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受人类认知支配,具

  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规则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有理据的。语言的结构特别是句法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受人类认知支配,具有比词汇层面更明显的象似性。例如,雅各布逊在《探索语言的本质》一文中指出:复句中两个分句的排列顺序对应于他们表达的两个事件实际发生的先后顺序[3],即句法成分与陈述对象在时间、空间上具有象似性。请看下面的例子:
  He opened the door and came into the room(他打开门,走进房间)。
  He came into the room and opened the door(他走进房间,打开门)。
  显然,在第一句里,两个分句的顺序和事件的自然时间顺序是一致的,句子所描述的事件符合人类的认知顺序,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自然的、流畅的。相反,第二个句子则令人感觉很别扭,因为两个分句的排列顺序不符合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虽然就句法规则来看,第二个句子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它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分句的排列顺序违背了人类认知顺序,违反了句法的顺序象似性。
  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归纳出的句法象似性原则主要有三条:接近象似原则(iconicproximity)、顺序象似原则(iconic sequencing)和数量象似原则(iconic quantity)。
  (1)接近象似原则,即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与对应的概念结构之间的距离一致。这也许有些不好理解,因为语言成分是线性的,而语言所表达的世界却是立体的,多维的,甚至是抽象的,如何看待线性的距离与非线性甚至抽象的距离之间的象似性呢?请比较下面的例子:
  ①a short young Japanese businessman(一位身材矮小年轻的日本商人);
  ②a young short Japanese businessman(一位年轻身材矮小的日本商人);
  ③a Japanese short young businessman(一位日本身材矮小年轻的商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④a Japanese young short businessman(一位日本年轻身材矮小的商人)。
  在这些例子中,只有第一个是可接受的说法,其他三个(及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都不可接受。尽管在现实中,身材矮小(short)、年轻(young)、日本的(Japanese)三个特征同时出现在所谈论的对象身上,但在人类的认知结构中,这三个特征与修饰对象的距离是不同的:“身材矮小”是最明显的特征,容易识别;再走近,“年轻”这一特征才被认识到;再近,才认识到“日本的”这一特征。所以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于人自身的体验这一认知观点来看,只有第一句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与人们的直觉也是一致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领属关系。从直觉上讲,我们都知道下面的例子中的第⑧句是不正确的说法:
  ⑤我的妈妈;
  ⑥我妈妈;
  ⑦我的手表;
  ⑧我手表。

上一篇:从关联理论看语用翻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