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语言象似性的认知研究(4)

2014-08-14 01:40
导读:事实上,⑤、⑥中领有者和领有对象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要高于⑦、⑧中领有者和领有对象之间的联系程度。⑧的表达方式之所以不可取,原因就在于它试

  事实上,⑤、⑥中领有者和领有对象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要高于⑦、⑧中领有者和领有对象之间的联系程度。⑧的表达方式之所以不可取,原因就在于它试图缩小领有者和领有物概念结构之间固有的、相对较大的距离,从而破坏了句法距离象似原则。同样的道理,英语中限定性定语从句与被修饰的名词距离较近,不可以逗号分隔,属于同一个语调拱度,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与被修饰的名词距离较远,可以逗号分隔,属于不同的语调拱度。例如:
  ⑨1 wish to write an article that will attractpublic attention to this urgent situation(我想写一篇文章,以便引起公众对这一紧迫形势的关注)。
  ⑩The novel is well received by the readers,who appreciate its excellent language(这本小说语言很精彩,很受读者的欢迎)。
  ⑨中that引导的是限定性定语从句,是限定先行词an article本质特征所必不可少的部分,从句与先行词概念之间关系较紧密,距离较近。相应地,在语言表达式上,先行词和that之间无逗号分隔。相反,⑩中who引导的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并不是限定先行词the readers的身份所必不可少的部分,只对其作补充说明,阐述读者欢迎小说的原因,从句与先行词概念之间距离相对较远,所以先行词和who之间以逗号分隔,在语言形式上表明了这种概念上的距离。
  距离象似原则在否定意义的句子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
  ⑾I don’t think John can do it bv himself.
  ⑿I think John cannot do it bv himself.
  ⒀Marry is not satisfied.
  ⒁Marry is dissatisfied.
  ⑿中否定词not比⑾中的not离can近,因此语气较强,否定的力度较大,讲话者对John无法独自完成某件工作的判断较为肯定。同样道理,⒁中否定的程度大于⒀,Marry在⒁句中要比在⒀句中更加不满意。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顺序象似原则,如上文“进房间”与“开门”的例子所述,指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对应于它们所表达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得有一位语文教师布置作文,要求学生谈自己的理想,其中一名女同学写道:“毕业之后,我要生一个漂亮的孩子,找一个爱我的丈夫”。老师看了之后批道:“请注意说话的顺序。”这位女生之所以犯错,就在于没有遵守句法顺序象似原则。因为一般情况应该是先找丈夫,再生孩子,所以女生的描述违反了人们所熟悉的事件顺序,给人的感觉是缺乏逻辑、不自然。
  因为原因、条件总在结果之前,所以复合句中原因壮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总是位于主句之前。尽管英语常常将这一类从句置于主句之后,“但研究表明儿童习得英语初期确将从句置于主句前”[1]107。事实上,将这一类从句置于主句前时,说话人往往是为了强调这些成分,或认为这些成分表达的原因或条件对于听话人来说预测度较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认知在语言表达中所起的作用,也证明语言并不直接表达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在客观世界与语言表达之间起中介的作用。
  (3)数量象似原则,即重要的、量大的、对听话人来说难以预料的信息,其表达的句法成分也较大,形式也较复杂。例如:
  ⒂He is tall.
  ⒃He is very tall.
  ⒄He is very very tall.
  显然,以上三句话都可用来说明同一个人的身高情况,但随着三句话长度的增加,它们所表达的信息量逐渐增多,说话者的情感也依次变得丰富和明确。⒂句几乎没有涉及说话者的态度,只是表明他的一种判断;在⒄句中,说话者惊叹、羡慕的心理感受已经表露无遗;⒃介于⒂、⒄之间,可以看出说话人的某种情感,但不像在⒄句中那样明显。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显然,尽管客观世界中的对象是相同的、不变的,但表达这一客观对象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的复杂程度、所包含的信息量多少可能是不同的,结果也会导致相应的认知模式复杂程度的变化。Givon认为,语言表达式较长,语言成分数量较大,则映照概念结构中信息量较大,需要处理的信息的重要性增强,该信息的可预测度降低,处理信息所需的认知资源和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增加[4]。例如:
  ⒅On the campus l met her.
  ⒆On the campus I met the girl from Berlin.
  ⒇On the campus I met this fair-hared,fragile,just unbelievably beautiful creature.
  显然,⒅中的her应该是谈话双方共知的,听话者可预测的,在整句话所表达的信息中是次要的。在⒆中,说话者所提到的对象(the girl)的可预测性有所下降,重要性有所增加,谈话双方对其关注的程度也增加了。而在⒇中,this creature变成了全句信息的焦点,可预测性几乎荡然无存[2]254。从这一角度看,一般情况下,人称代词(如her)与名词性短语(如the girl from Berlin)相比所表达的信息往往是已知信息,其重要性较小,可预测性较大,所对应的认知结构较简单,所以语言表达式相对较短。
  
  三、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认知原因

上一篇:从关联理论看语用翻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