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通感意象的功能透视与语言建构(4)

2014-08-16 01:05
导读:(7) She flashed a sweet smile(她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8) a.a loud shirt(花哨的衬衫); b. quiet colors(朴素的颜色)。 (9) His voice was a censer that scattered strange perfume(他

  (7) She flashed a sweet smile(她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8) a.a loud shirt(花哨的衬衫); b. quiet colors(朴素的颜色)。
  (9) His voice was a censer that scattered strange perfume(他的嗓音好似香炉,散发着奇异的芳香)。
  上述例句中,感官域的体验特征均呈现出从低级感官形式到高级感官形式的映射。例(4)中的 “strike”是从触觉映射到视觉;例(5)中的“hot”是从温觉映射到味觉,而“bite”一词则 是从触觉映射到味觉;例(6)中的“sour”是从味觉映射到听觉;例(7)中的“sweet”则是从 味觉映射到视觉;例(8)中的“loud”与“quiet”是从听觉映射到视觉;例(9)中的感官的心 理体验特征是从嗅觉映射到听觉。

  三、 通感意象的语言建构
  
  通感意象的语言呈现策略是,在情感逻辑的统摄下,突破语言规范,把隶属于不同感官域的 词语组配在一起,使语法产生变格,或用一感官域的感觉去描述另一感官域的感觉,跳越了 思维逻辑的常规性,使核心意象的语义兼容了相异感官域词语所特有的语义色彩或确切地称 之为情感色彩,从而造成一种独具效果的“陌生化”意象。
  在词语的层面上,任何一个词语都是伴随着其语义特征的存在而存在。尽管词语的语义特征 存在模糊的边界,但仍具有相对的范畴稳定性。那些意义相关联的词构成一定的语义范围, 即语义场(semantic field)。这样,表示感官体验的词语依据其语义的心理表征不同可以 归属为相应的感觉的语义场,例如视觉感知的色彩词就应属于视觉感的语义场。正常的语义 搭配发生在同一义位汇聚下的语义关联域[CD2]语义场中。具有相同义位的词以其语义特征 的相容性而能组合在一起,而不同义位的词往往存在着相斥性,这就是语言结构规约的结果, 也就是语词之间构成的逻辑制约和语法规则。然而在语言的现实应用中,常规的语义组合在 表达个体感受与体验时有时显得极为乏力,词作为选择的对象一下子陷入贫困之中,于是一 种“陌生化”的语义组配形式就成为必要,这是修辞艺术中的普遍现象与基本规律。在这样 的修辞活动中,主体鲜活的感受得到升华,人们也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语言视野,语言本身也 因此而意味隽永。通感意象生成的语言形式就是有意打破语言的线性组合规律,把不同感觉 语义场的语词组配在一起,造成语义结合上的“错位”,即语义特征的不相容性。从这一点 上看,语义组合的“错位”是通感意象构成的灵魂。产生意义“错位”的词语类型可以分述 如下。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 名词型
  多数名词可以独立唤起意象,构成名词性自足显像词。在相异感官域的超常规语义组合中, 一个名词性自足显像词能把属于自身语义场的感觉特征映射到核心意象上,从而生成通感意 象。例如:
  (10) The music breathing from her [ZZ(Z]face[ZZ)].
  面庞的美丽本是一种视觉感知,是视觉意象的心理表征,它却产生了一种音乐美妙的听觉感 受,这种听觉体验在特殊的情境下映射到了视觉域的心理表征上,由此生成的陌生化意象语 句写尽了“她”那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
  (11) Jean's really quite a [ZZ(Z]dish[ZZ)], isn't she?
  美貌女子的视觉形象本诉诸视觉,却以佳肴类比,顿有嗅觉和味觉的美感,视觉通达了嗅觉 和味觉。在通感意象的营造中,名词“dish”触发的嗅觉和味觉的语义特征赋予了视觉域的 感知上,从而在言语的呈现上就有了“秀色可餐”的通感语句。
  2. 动词型
  运用与核心词语分属不同感觉语义场的动词,造成语义特征的映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陌生 化意象即通感意象。例如:
  (12) The same bright face I tasted in my sleep,
  Smiling in the clear well. My heart did leap
  Through the cool depth...
  (13) His name stinks.
  例(12)描写情人那张动人的脸,作者不是藉以视觉行为来表现,而是用味觉域的动词“tasted ”(品尝),以味觉代替视觉,生成的意象别具一格,感情色彩显得更浓、更重,也更渗透着亲切 感。例(13)运用了动词谓语“stinks”(发臭),使主语“name”(名声)似乎有了嗅觉域的行 为意象特征。这是感官域中的感觉特征从嗅觉映射到听觉的语言呈现。
  3. 形容词型

上一篇:试论“有”字的意义和性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