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1民间金融发展不利于宏观调控。民间金融的发展扰乱了宏观调控。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调整利率和再贴现率等多种手段使正规金融机构,按照宏观经济的需要调整信贷规模,但却缺少能直接影响民间金融机构活动的政策手段。民间金融活动在其高利率的吸引下,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银行体系分流了银行存款,加大了资金“体制外循环”往往会干扰货币政策的执行,使得政府的宏观调空目标难以实现。当宏观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调高利率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民间金融的活跃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同时,民营企业和民众由于民间金融活动的支撑,最终使某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由于民间金融的支撑,最终造成该压缩的没有压下去,而不该压缩的、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的重点投资由于货币紧缩政策反而受到抑制。当宏观经济低迷时,国家为了启动经济采取货币扩张政策时,由于民间金融市场的存在,有限的放松会变成超额限度的扩张,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见,由于民间金融的存在,削弱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与调整。民间金融市场的存在还增大了社会资金流动的不可控性。按照正统经济学的解释,资源会自动流向到投资收益高的部门,从而实现市场均衡。但由于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完全,加上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使资金过多地流入某一部门,造成资金使用的无效和经济的活动。
3.2民间金融发展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金融业本身在得到利益的时候同时也承担着高风险,由于银行资金供应者和资金使用者存着信息不对称,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和个别信贷人员在权力寻租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正规金融往往在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风险。与正规金融不一样风险是由于民间金融运行机制不规范,民间金融机构没有国家信誉作担保,甚至连基本的法律保障和法律规范都没有,民间金融机构为了吸收存款,不得不高息揽款,不得不高息放贷,因而其潜在的风险极大。民间金融倾向于“高息揽款、高息放贷”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容易造成信用危机。一旦民间金融机构倒闭,可能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影响社会安定。其次,民间金融一直游离于政府的管制和监督之外,完全靠民间内部通行的规则和民间的信任,却没有真正的实质性办法来约束,只要有其他的外在因素或者内部出现不守约的因素,会导致民间的资金安全没有保障,严重的有人和机构会利用法律对民间金融的漏洞变进行投机行为,会引起一系列的金融风险。
3.3民间金融发展不利于金融监管统一管理。政府对民间金融高强度的管制割断了民间金融参与博弈从而形成多种产权构成的金融体系这一演进逻辑,这直接导致后果就是形成了国有金融在金融市场上的寡头垄断格局,并为政府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方法,使政府得以按照自身利益的诉求引导金融资源的流动。然而,只要存在垄断、管制与强制,就一定存在资源配置的扭曲。由于国有金融的垄断格局,我国的金融企业整体效率低下,金融服务化普及程度低和金融服务的效率低下。在这种特殊的国家垄断之下,正常的市场淘汰机制难以建立,国有金融受政府的管理和制约过多,经营模式和管理效率低,不能真正的建立以市场化现代金融企业。同时,由于各方没有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效率性要求,导致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和坏帐损失,大量的信贷资金快速沉淀浪费,资金使用效率极为低下,同时也表现为各商业银行经营活力严重不足、日趋保守,形成我国金融业普遍效率低下的局面。
我国的金融企业整体效率低下特别是由于民间金融脱离了金融法规的有效监管,其行为有可能产生与金融政策相违背的现象。我国民间金融结构形式各样,规模小且没有统一的布局,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约束,各自来经营。金融监管部门是很难来监管的,这对于统一有序的金融秩序的形成是极其不利的。
结语
总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民间金融是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所存在的不完善之处金融缺位的积极反应。也就是说民间金融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正规国有金融现阶段出现的空白,从而提高我国金融系统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