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与对策

2013-06-26 01:16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浅析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与对策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在我国的经济转型进程中,低碳经济作为新兴技术

  摘要:在我国的经济转型进程中,低碳经济作为新兴技术和产业的代名词已被赋予了承担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任,成为我国政府追求的战略性目标。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可以说碳金融是我国践行低碳经济模式的最大充分条件。我国碳金融的崛起,将对危机后的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碳金融的发展在我国既是机遇,同时也有挑战。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对策

  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工业化生产和人口激增,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多,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碳排放问题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碳排放量有很大差异。总的说来,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化水平高,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超发展中国家。随着一系列国际气候变化政策的出台,特别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碳排放量受到限制。碳排放量超标国家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碳排放权,于是碳交易逐渐发展起来。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融通,碳交易也是如此。在低碳经济和碳交易背景下,碳金融就应运而生。

  一、碳金融的内涵

  “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一般来讲,其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碳交易”市场机制,包括基于碳交易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的交易;二是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介入的碳金融活动,包括碳减排期货、期权市场,碳排放信用等衍生品;三是商业银行为碳交易提供中介服务,为碳减排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等。金融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低碳金融同样是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的。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公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二、我国碳金融市场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关注全球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意味着中国可以提供相当数量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国市场有望成为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市场。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到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将达到1 9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而碳排放额度也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参考文献:[1]田磊.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前景分析[J].时代金融,2010,(8).[2]邹亚生.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碳金融发展之路[J].中国金融,2010,(4).[3]索尼亚·拉巴特,等.碳金融[M].王震,王宇,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由于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因此,在我国“碳金融”更多的是指依托CDM的金融活动。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活动,中国的“碳金融”市场潜力更加巨大。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能源结构的调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都需要高昂的成本,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元/吨碳以上。而如果在中国进行CDM活动,减排成本可降至20美元/吨碳。这种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促使发达国家的企业积极进入我国寻找合作项目。

上一篇:民间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