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1风险控制不到位.风险点蕾理重视不够
基层商业把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和任务为第一要务,对风险点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对风险点的控制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风险点的认识问题,制度观念不强,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在上虽然制度上墙,但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把风险点控制当作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来对待。风险点的控制缺少新途径、新方法,无的放矢,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
2.2检查不到位。监控不严格
管理层检查多但流于形式,没有查出或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种类型的检查太多,太杂,基层行、网点疲于应付且无新意。据丹东建行,2002年接受各种较大的检查多达20次。而真正解决问题的却不多。
2.3业务培训不到位,员工素质偏低
一项新业务推出,部分柜员素质达不到要求,业务处理风险增大;有的行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后不进行具体的业务人员培训,或者培训内容大打折扣,造成操作人员对新业务不熟悉。潜藏着风险隐患。有的行前台人员变动频繁,新入行人员没有及时进行培训,业务不熟练。有的业务部门举办新业务培训班,未通知检查部门参加同步进行学习,影响监督效果。
2.4新业务新技术管理不到位。留存漏洞
随着各代理、代缴、代汇、银联、理财等新业务的开展,风险点随之增多。实行综合柜员制,由于管理不到位,衍生了一些风险点。前台操作程序变化,钱箱、业务公章个数增多,单证管理分散,现场监督难度较大;网络运行故障影响前台营业,后台操作失误导致前台业务处理错误。不顺。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不顺,与上级不协调。
3防范与化解基层商业银行风险点的对策与措施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意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注意借鉴国际先进的内部控制框架和经验做法,逐渐将真正意义上的内控理念、理论和方法引入经营管理中,开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把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自律和自我约束的一种管理手段及技术加以运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要做的大量工作还很多,管理体系仍不完善。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1加强对风险点的前瞻性研究。增强全面风险控制意识
银行风险具有隐蔽性、职务性、突发性和破坏性。隐蔽时使人不知不觉,突发时让人措手不及。要掌握银行风险点的分布状态、特征及走向,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点,必须加强对风险点的前瞻性研究。加入WTO必将推进国际化进程,要求商业银行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不仅要在经营机制方面接轨,最重要的是在内部控制体系方面接轨。美国货币监理署对1990年至2002年间倒闭的近百家银行的倒闭原因作过专门分析,认为“管理质量”因素在银行倒闭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大量银行损失和倒闭破产案件的专项研究,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内部控制、特别是风险点的控制失灵是导致银行损失和破产倒闭的重要原因,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深思。
在入世后国际银行业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加强内部控制、特别是风险点控制已成为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强化商业银行的全员法制观念和内控意识,制订风险点控制责任制,层层抓好落实,尽可能堵塞各种漏洞和盲点,形成强烈的内控氛围.把风险系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实现依法开展监控重心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风险的过渡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坚持并完善防案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情况,经常深入基层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分析风险要害点。找出隐患,分析原因,更新技术,完善制度,及时整改,经验,全面推介。全行案件防范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