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资本的内涵及其框架
(一)经济资本的概念。
商业内部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在没有任何监督当局的监管规定的情况下,为了抵御银行的非预期的损失,银行到底需要多少资本?银行的所有利益关联方分别承担了各自愿意承担的风险,他们都不希望银行发生“挤兑”现象,不希望银行发生破产、关闭的危机,因此所有的利益关联方会关心这一临界点的位置,并且会一致的寻找防止“挤兑”现象发生的最低资本数量。这个资本是纯粹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来的,被定义为经济资本。经济资本(EconomicCapital,EC)是一个概念。不同于账面资本和监管资本,它是银行实际需要的资本,因此也比其他资本概念具有丰富得多的含义和特征:
首先,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数量,而且是一家银行计量风险,衡量业绩,制定战略,计划业务,计算和配置资本的管理系统。它的最主要功能是避害和趋利:防备风险和创造价值。不同于RC,EC作为银行的管理系统,它参透到银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包括银行经营最终目标、战略决策等最高层次的管理;风险控制、业务开发、业绩衡量等中级层次的管理;个人业绩评估、报酬和激励机制等最基层的管理。
第二,它是在没有监管要求的状态下,银行开展业务必须持有的资本量。其数量由银行每日从事业务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风险量所决定。
第三,它对资本的计量不是基于或账面价格,而是基于现有或价格(marktomarket)。银行一旦上市,即有了市场价值——市场对其股票的估价。并且股票的流动性随着二级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提高。这对银行意味着:资本虽然是最为稳定永久的资金,但其持有人——股东却不是。股东作为理性的人,他们选择投资某家银行,是因为在经过比较之后,认定投资该银行可以带来最大回报,或者说,同量投资的机会最低。这就决定了他们和银行的关系是:只能同甘,不能共苦,银行业绩好,股价高,投资者峰涌而至,一旦银行出现危机,跑得最快的正是这些股东。这又意味着,银行在最需要资本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难从市场上筹集资本的时候。并且股东抛售股票,会使银行的市场价值迅速下跌。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负债的市场价值,市场净值为负,则意味着经济破产。这就迫使上市银行,特别是交易活跃的银行,必须时时关注其市场价值波动,并用市场价值,而不能仅仅用帐面价值计算资本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