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内部评级体系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

2013-11-28 01:19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浅析内部评级体系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内部评级 收益 学习效应 规模

  关键词:内部评级 收益 学习效应 规模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公司行为的成本收益理论,对我国在短期内开展内部评级进行了成本收益的理论分析与实证预测,得出以下结论:现阶段我国个体银行内部评级成本大于收益,学习效应和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银行内部公司治理机制的发展水平将影响到内部评级的成本收益;银行需要积极为内部评级创造良好的制度,缩短时间跨度使边际收益的增长速度加快。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发布以来,各国银行业已经不同程度进行了新资本协议的准备与实施。内部评级法(IRB)作为新资本协议的核心,优越性已得到多国银行的。但是,受地区差异的影响,我国转轨型经济体制使得银行业在实施内部评级中的基础条件明显差于发达。本文将我国银行业短期内部评级技术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与预测,使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更有层次和效率,减少政策实施的盲目性。

  一、文献综述

  美者Hayes(1895)最先从意义上提出了风险的定义,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FrankH.knight(1921)在其著作《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提出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问题,认为风险是能够用具体的概率来表示经济行为者所面临的随机性结果的,不确定性无法用概率表示。马克维兹(1952)开创了风险定量化的时代,在《资产组合选择》的论文中提出将方差用于风险计量。KMV公司(1993)利用BSM模型提出了著名的信用风险监测模型(CreditMonitorMode1),基于股权理论计算出非预期损失并用于衡量信用风险的大小。J.P摩根银行(1994)1提出风险测量和管理的新工具Var。JP摩根和KMV(1997)共同开发出信用风险的度量技术(CreditMes),采用二阶段法度量信用风险。十国集团中央银行签订了巴塞尔资本协议(1998),规定了银行信用风险的风险权重,并要求银行资本比率达到8%。2004年又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调内部评级体系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原则,建立包括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两维评级体系。

  国内学者结合新资本协议展开了研究,武剑(2005)围绕新资本协议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违约损失率(LGD)的测算要求、计算方法和模型构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尚金峰(2006)提出了内部评级法的本土化研究,考虑将地区金融风险作为调整系数对内部评级法的评级结果进行调整。巴曙松(2006)从金融体系、银行结构方面对欧美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进行了差异比较,从成本收益的视角提出欧美行为将重塑全球银行业结构,对实施差异化国际监管协调提出了要求,指出受差异化影响个体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成本收益尚难断言。赵锡军(2006)从宏观经济效应的角度分析了《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提出要慎重选择《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时机。

  国外银行业在风险管理理念上迈步较早,国内学者在技术层面针对风险管理技术的创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成本收益方面对欧美及我国银行业实施效应进行了预测。但以上研究对我国银行在特殊环境中短期内实施内部评级的成本收益还没有详细的研究。本文运用公司行为理论对我国银行实施内部评级的成本收益问题进行分析。

  二、基于公司行为的成本收益理论分析

  从短期生产实现长期生产最优化,必然要经历生产流程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公司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在经营中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有三种可能:利润最大、亏损最小或盈亏平衡。

上一篇:浅谈内部评级法思想及其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