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中国中小企业困境的成因
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据对浙江省金华、绍兴、台州、温州四个地区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情况问卷结果显示:有60%的企业需要从贷款,30%靠自筹,75%通过内部集资方式筹资,只有25%表示依靠股票筹资;但只有1627%的中小企业认为容易从机构获得贷款,有6047%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较难,有2326%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十分困难,即8373%的中小企业贷款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浙江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2002〉。鉴于浙江是中国民间金融最发达的一个地区,中国其他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应该较这些浙江企业更为严重)。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一般因素与源自中国体制转规时期与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币话阍因
就一般因素而言,主要是与其他企业相比,银行等外部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时必须考虑其四个特点:(1)经营易受外部的影响,或者说企业存续的变数大、风险大;(2)实物资产少且一般流动性差,负债能力极为有限;(3)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的和代价高;(4)信息透明度极低,进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显然,这几个特点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金融活动,进而中小企业融资难也就构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
就目前的中国而言,在这些问题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中小企业在贷款时无力提供必要的抵押品——鉴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发展中,不动产几乎是实践中惟一被银行贷款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而中国目前仍然实行土地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制度,导致很多私有企业并不拥有可用作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或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