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7)
2016-08-21 01:16
导读:理顺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必然是一个逐步认识逐步完善的过程,当前应突出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社会保障工
理顺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必然是一个逐步认识逐步完善的过程,当前应突出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社会保障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制度、统一政策、统一部署、统一领导。二是实现社会保障事业的属地化管理。所谓属地化管理,实际上是要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在提高统筹层次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障事业的社会化管理。三是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高效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善,出现滥用、挪用、浪费现象,是近年来各方面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新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要通过理顺体制、转换机制,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基金安全。
4.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必须纳入法治轨道,并依靠法制来保证实施。同时,有无完备的法律法规,也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成熟的一个基本标志,只有体制、机制、法制“三制”健全完善,才能保证社会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可惜,在我国社会保障方面各层次的立法几近空口。为了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程,确保社会保障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我国早日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应当在积极进行改革实践的同时,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应该看到,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保障立法的时机已逐步成熟。在步骤上,本着先易后难、急需先立的原则,可以先在条件相对成熟的社会保障项目(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定一些条例、法规,然后再制定《社会保险法》。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5.切实加强领导,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的,社会保障是“关乎国运、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真正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解放思想,加强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改革目标的实现。要抓紧人才的培养,提高干部素质。社会保障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非常强的事业.需要大批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如精算师、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投资人等)和一支既有理论和政策水平、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干部队伍,应当加强这类专业人才和干部队伍的教育与培养,保证新的社会保障体制的有效运作。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实践证明,任何改革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都是寸步难行的,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社会保障是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改革,更应通过富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宣传教育,以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和改革经验的总结,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真正健康有序、扎实有效地顺利推进。
作者: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