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进WTO后,国债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8)
2017-08-26 01:26
导读:3.对债券托管和结算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交易所对投资人持有的国债实行接券商席位托管,而不是按投资人实名账户托管的制度,以及国债的混合
3.对债券托管和结算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交易所对投资人持有的国债实行接券商席位托管,而不是按投资人实名账户托管的制度,以及国债的混合交收制度。券商可以很轻易地挪用投资人的国债进行投机。进世后,如不改变这种状况,外国投资人也可能会由于对中国国债市场丧失信心而撤出资金,或者一些外国证券公司也可以利用这一漏洞,动用大量国际游资在国债市场兴风作浪,严重危害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交易所应与中心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托管制度对接,实行实名账户制和钱券同时过户,保证国债市场处于低风险的运行状态。
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的结算服务系统也无法满足进世后的发展要求。现在该市场实行询价交易,结算和托管服务是两个分开的系统,因银行结算效率低下而制约清偿券交易结算效率的进步。因此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必要象股票交易所那样,实行电脑撮合交易,以进步结算效率。
4.现存分业经营的治理模式受到冲击。
加进WTO后,进进国内的外国金融机构基本上是能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的全能型金融机构,他们在融资能力、赢利能力等各方面都比单纯的银行或证券公司强。国内金融机构若固守严格的分业格式,在竞争中必将处于明显的劣势;若也走混业经营的道路,则需先对相关的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混业经营,也对金融监管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心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需加强联系和沟通;在进行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本行业的情况,还要充分考虑相关行业的状况;不仅要考虑国内金融市场,还要充分考虑国际金融市场。
5.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大宏观调控难度。
我国现行货币供给量中没有包括国内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和外资金融机构存款两项。在金融业开放的情况下,这两部分是不容遗漏的,否则,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将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应将它们增加到货币供给总量的统计中。同时,货币供给量与有关宏观经济指标的相关性也有待于进一步。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目前利率治理还是强制性的货币政策措施。而国内利率政策对外资银行业和中资银行业是差别性的,随着外资银行业务量所占比重的增加,不受央行利率管制的金融业务量也越来越大,利率管制效率也会下降。
6.现行的资本项目治理政策受到挑战,并要求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迄今为止,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96年在国债发行中正式引进了价格竞争的招标方式,发行利率由意中人决定;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同一的同业拆借利率,并逐步取消了该利率的上限限制;1998年扩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1999年放开了对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的利率;2000年放开了外币存款利率;等等。加进WTO后,必然会要求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除了上面提到的利率管制效率下降的原因外,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联度进步,中国利率变动与国际市场利率变化的趋同性增强,也需要尽快完善中国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
目前我国的资本项目尚未放开,本外币之间存在较严格的隔离,但进进WTO后,在华的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低本钱融资,而外资的服务对象也扩展到了中资企业,这就会出现大量中资企业从过往在中资银行融资转向在外资银行融资,从而加强本币与外币的融通和国际资本的流进流出,也加大了资本项目严格治理的技术难度。同时中资企业和银行重组将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外资银行和企业将持有中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股份,这都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冲击,终极迫使将资本项目放开。很多国家金融部分改革的经验表明,放开利率、减少信用补贴。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
放松对资本账户管制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是一个带有关键性意义的题目。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加进WTO后我国国债治理的应对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