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下)(4)
2017-08-27 02:59
导读:在传统的行政计划体制下,行政手段本身具有较大的权威性,能较为有效而迅速地压缩投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紧缩之后由于项目下马,不再发生新
在传统的行政计划体制下,行政手段本身具有较大的权威性,能较为有效而迅速地压缩投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紧缩之后由于项目下马,不再发生新的购买行为,企业债务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幅度超常增长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而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行政分权,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导致中心的宏观投资政策的有效性大大减弱;在地方、部分和企业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往往会对中心压缩投资规模的政策采取抵制的态度。这一方面使中心政府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靠于货币政策即对信贷规模的控制,另一方面,中心整个压缩投资政策的有效性会越来越弱,地方和企业会想尽各种办法避开中心宏观政策的影响,使自己的投资项目以及地方增长计划继续进行下往。所谓“各种办法”,回根到底就是在缺乏货币交易手段的情况下,用欠债、赊账、不还旧帐等办法,得以继续获得投资物品,维持项目进行。正是对投资资金供给的压缩和地方企业继续维持投资规模的各种办法,导致了企业间拖欠债务的增加。
不仅如此,投资项目和投资物品(主要是建筑材料、机电产品、车辆工具等)货款拖欠造成的企业间债务,在中国经济中还是整个企业债务链的“源头”或“牛鼻子”(周正庆,1991)。社会总产品可分为终极产品和中间产品两类;中间产品的需求取决于终极产品的需求;而终极产品的需求又分成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其大小取决于消费品购买力与投资品购买力。在宏观调控初期,消费购买力并不发生紧缩,相反,由于经济过热,物价已开始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加大,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加大。而宏观紧缩政策的主要作用方向就是压缩投资需求。投资品购买力因货币供给的紧缩而下降,与此同时投资项目拖欠款增加,构成企业债务大量增加的初始点。
中国大学排名 投资项目拖欠,导致投资品生产者“人欠款”增多,活动资金开始紧张,本身无力支付购买原材料的款项,于是也开始“欠人”,即欠中间产品制造厂家的货款;接下往位居生产流程“下游”的中间产品制造厂家因周转不灵,开始拖欠“中、上游”中间产品制造者的货款,于是企业拖欠一环环扩展开往,向整个经济蔓延。
假如我们假定由于企业拖欠,使投资活动与其他生产活动的水平(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同时工资支出(用现金)与生产保持同步增长,那么消费需求也就可以保持不变。这说明,理论上完全可以仅仅由于投资项目拖欠而造成整个经济中企业间债务的增加。在现实中,1993年以来宏观调控期间,消费品需求基本上保持了过往的增长势头,消费品生产经过前几年的结构调整,供销衔接也基本上处于良好状态;企业债务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投资项目拖欠和投资品需求缺乏资金保证所引发的。据在东北三省的调查,企业欠人款总数的25%是投资项目欠款;而这25%的欠款,又直接引发“上游”产业的欠款,加起来能占欠人款总额的75%(周正庆,1993)。关于湖北钢丝厂的案 例研究表明,货运汽车这一终极产品(投资品)生产厂家的拖欠,引起了“上游”一***企业拖欠题目的愈演愈烈。这一分析提醒我们充分留意“终极产品需求”这一重要环节。
当然,宏观货币紧缩政策一般也会引起企业活动资金的普遍紧张,从而在一些中间产品生产环节上加剧企业拖欠的发生。比如1995年山西活动资金贷款规模比上一年少增加2000万元,而同期产业生产增长了17.1%,但是,无论如何,假如终极产品需求是有资金保证的,一切中间产品的购买终极也会有支付手段与其相对应。在宏观经济理论中,总需求说到底是对终极产品的需求;我们事实上可以将货币供给量减少引起的购买力(有效需求)的减少,全部回结为终极产品购买力的减少。同时,还要留意到的一个事实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不足,企业通常的一个对策就是“挪用”活动资金,这是造成所谓活动资金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最近的二个实例是山西某
化学产业团体1995年动用6000万元活动资金投进到因资金不足而不能完工的投资项目上往;山西某液压件厂动用2000万元活动资金投进到投资项目上往,活动资金一下子减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