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和中国的对策
2017-09-21 02:2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和中国的对策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随着欧元诞生,拉美国
随着欧元诞生,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出现,特别是在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作为世界经济三大重心之一的东亚区,各国货币合作的愿望前所未有地高涨。然而根据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关于建立“最优货币区”的理论,要求区域经济具备要素的高流动性、价格工资的高弹性、生产消费结构的相似性、经济开放度高、经济规模小,以及财政一体化等条件。因此东亚货币合作必然具有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现的特征。作为该地区大国,中国应在自我完善的同时,积极参与协调,大力推进东亚货币合作。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演进层次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近期目标——建立危机解救机制
1.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
目前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体系已初见端倪,但仍然限于非常初级的形态,其步伐明显落后于区域内产业和贸易合作的进程。
首先,初步建立了针对私人资本流动等领域的信息沟通与共同监测机制。1998年10月,东盟各国确立了东盟监督进程(ASEAN Surveillance Process,ASP),其后扩展为ASEAN 10+3(东盟成员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监督进程。2001年5月,在夏威夷举行的ASEAN 10+3财长会议宣告建立ASEAN 10+3的早期预警系统(Early Warning System,EWS),以便尽早发现东亚地区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和公司企业的弱点,防范潜在的金融危机。
其次,初步建立了区域内多边与双边的资金援助与融资便利机制。近年来清迈协议下的双边互换协议在不断扩大,该设施可达到的资金总额也由原来的2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特别是2002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中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尽管协定书将两国融资金额限定在相当于30亿美元的范围之内,由于两国外汇储备分别占到世界第一和第二,因此实际上相互融资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其旨在加强两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的用意却意味深长。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地区最后贷款人机制的建立
东亚国家已具备建立和完善地区最后贷款人机制的物质基础,这种合作不需要以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或区域汇率合作问题取得进展为前提条件,最具现实意义。
(1)进一步增加清迈协议下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数量,扩大每一双边互换协议的金额,并且应努力将货币互换网络这种双边机制发展为一个多边的“储备库”,以保证可以动用资金的规模及迅速可获得性。这样才能建立起市场信心,也才能对实力巨大的投机基金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2)建立地区跟踪和监督体系,对成员国的经济状况、经济结构、金融市场和经济政策进行长期跟踪监督,并及时阻止可能导致危机的行为。在此基础上逐步使贷款条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脱钩,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地区最后贷款人机制。
(3)设立亚洲货币基金,其资金来源可以考虑由区域内国家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认缴一定的份额,以及从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该基金必须是一个常设机构,并需要加强其研究分析功能,为本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提供切合本地区实际的咨询建议。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中期目标——发展区域债券市场
1.东亚债券市场的现状
东亚债券市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际债券市场,一般以美元、欧元、日元计算;另一部分是地方债券市场,主要以本国货币计算。近年东亚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在过去5年里,亚洲的国际债券市场已经给亚洲发券商提供了1500亿美元的融资,仅仅在2004年一年时间内,该市场就筹集了创记录的174亿美元,为公司和市场进行融资,这是1998年融资量的3倍。这一成功可以归功于亚洲的信用资信状况的改善。亚洲地方债券市场的发券数量占GDP产值的比例逐年上升,在中国2004年为40%,比1997年翻了一番,这个比例还将以更快的速度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