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的高校财务治理(3)
2017-10-07 06:05
导读:2.支出预算应实事求是,不搞赤字预算尽量留有余地,以防在预算执行中出现不可猜测的题目和矛盾;集中财力,择优支持重点项目,优先安排职员经费
2.支出预算应实事求是,不搞赤字预算尽量留有余地,以防在预算执行中出现不可猜测的题目和矛盾;集中财力,择优支持重点项目,优先安排职员经费及维持正常业务运行所需经费,在保证正常所需经费的条件下,优先保证本年度重点项目投进,优先安排急需的学科建设资金、重点实验室建设资金和教学基本建设资金。
3.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进行预算执行结果分析。各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成立由校长挂帅,财务处长、审计处长等组成的预算治理委员会或财经领导小组,同一对学校的各项预算事项、分配制度、执行调整、治理体制和责任体系的建立等一系列事项进行监视治理和指导。在学校内部应该加强对预算刚性的熟悉,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关于追加预算和调整预算的一系列题目,都必须经过“提出申请——综合论证——预算治理委员会审议批准——主管校长审批——财务处追加调整”的严密的治理程序。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应急备用金制度应对学校重大及突发事件,各责任中心通过调整预留的机动费来平衡。年终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并提交学校党委会审议,最后向全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财务处及各责任单位要及时总结和处理预算执行、预算监视过程中存在的题目,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和经验。
预算治理工作做好了,资金的分配及使用都受预算控制,大大进步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避免浪费。也只有预算治理工作做得好,才能达到降低本钱、治理好高校资金的目的。
(四)大力加强财务控制,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做到用财有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为配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高校应该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治理监测控制制度。
1.进步熟悉,把强化资金治理作为推行现代高校财务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高校内部各个职能部分。高校治理者应转变观念,熟悉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分的职责,而是关系到高校的各个部分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学校资金的治理做贡献。
2.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努力进步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发挥最佳效果。改变以前的资金和资产闲置浪费、效率低下、流失严重等现象,建立完善的高校本钱核算制度。高校只有通过努力寻求降低教育本钱的最佳途径,优化资源配置进步资金使用效益,以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才能进步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治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报废等治理上建立规范的操纵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财产安全。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治理职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于治理,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建立健全各项财务治理制度,完善学校经济责任制,做到管财有责
新会计准则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高校各项财务治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治理制度是规范高校财务活动,确保财务安全,是财务工作有效支持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新会计准则体系明显要求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因此,高校除了要加强预算治理外,还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内部约束制度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从根本上消除高校经济活动中的不安全隐患,维护高校资金的安全,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大学排名 1.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各高校要继续深进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治理的几点意见》的有关要求,把校内各级经济责任制落到实处。首先须强化高校校长(院长)作为高校法人代表的地位,对高校财务工作负法律责任。特别是在银行贷款资金方面,明确高校校长(院长)对偿还贷款负有法律责任。在今后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高校对银行贷款资金的治理情况将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其次,高校内部各级领导还要充分熟悉加强高校财务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确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认真防范和纠正一切违规违纪和财务治理方面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