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初探(8)

2017-10-11 06:58
导读:对于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民,也没有雇主为其帐户注入资金,他们的社会保障应该按健康保障、养老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三大


对于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民,也没有雇主为其帐户注入资金,他们的社会保障应该按健康保障、养老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三大块切开,养老保障和其他保障由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覆盖,并仍然要大力提倡家庭保障。在基本保障中,当农民超过一定年龄(比如说60岁),国家开始向其个人帐户按年或月注入基本养老金,数额按当地的生活消费指数在一定的全国基数上进行加权,保证各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费用,资金来源于国家开征的社会保障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全国统筹,专款专用。

在补充保障中,如果农民受雇于人,比如在城市或其他地方打工或工作,超过一定时间后,雇主和雇工必须按雇工工资的法定比例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缴纳社会补充保障费,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按一定的比例把缴来的资金分别记入雇工的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帐户,与城市的养老补充保障系统一样,在农民年老时,社会保障机构按农民个人帐户中的贡献发放养老金。

在附加保障中,农民可以以参加养老保险的形式或个人储蓄的形式获得附加保障。

为使在城市工作的农民乐于退出其耕种的土地,可以在国家新一轮土地承包期政策的约束内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比如,规定到2030年,本轮30年承包期结束的时候,如果农民在城市里工作的补充保障的帐户中已经累积了15 年的工龄,那么农民就可以获得其工作超过10年以上的城市的户口,同时,不再拥有农村土地的承包权。因为他已经有15年以上的附加保障,再加上其本身的基本保障,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应该不成了。

如果以上设计能够成立,那么,农民养老中生活必需品等物质保障的供给就已经解决了一部分,剩下的还应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和老年农民自养的功能。 大学排名

而对于农民健康保障,因为积累与运用的时间差较短以及管理、支付的程序复杂,则应根据各地的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发展合作健康保险或者合作医疗,国家用农民缴纳的社会保障税中的农民健康保障税部分,通过地方的健康保险组织补贴农民在参加农村社区性合作健康的一部分保费,刺激农民参加健康保险,从而彻底解决农村社会健康保险试点中最关键的难题——收费难的问题。当农民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方,即可转入当地的社会健康保险,保障资金由本人和雇主共同缴纳。

三维保障制度兼顾了“公平”与“效率”原则,把长期被排斥于基本保障之外的农民划入社会保障范围,而且不以降低城市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为代价,具有民意可行性。降低城乡反差定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东中西部农村人口进入老龄社会在时间上依次约相差10年。三个层次的社会保障都可按经济发展程度有所区别而不整个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从而使得三维社会保障具有人口学上的可行性;统一身份证的使用的及的发展,给三维保障制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主要:

1.郭士征:《保障——基本与国际比较》,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李郁芬:“社会保障的二元结构”,《学家》,1994.4。

3.翟振武:“城乡一体化,削峰填谷、共同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人口》,1996.8。

4.[美]D.G.Johnson:“与农业改革的成效与”,《美国农业经济》,1996.4。

5.韩俊:《跨世纪的难题——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6.任远:“关于苏南地区最低保障农业与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98.3。

7.王国军:“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导报》,1998.8。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8.庹国柱、王国军:《保险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8。

9.Cameron, Neumann: Economic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Bokking Institution,1996。

10.Linda, K. J.,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上一篇:保险企业财务流量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