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2)
2017-10-22 04:17
导读:二、高校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1.财务风险的意识淡薄 目前高校财务活动基本没有独立的投资政策,所有资金来源由国家同一供给,资金的运用也必须
二、高校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1.财务风险的意识淡薄
目前高校财务活动基本没有独立的投资政策,所有资金来源由国家同一供给,资金的运用也必须按国家计划进行。在这样的模式下,高校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很小。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探进,高校成了法人实体,国家的财政拨款相对减少,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间的缺口日渐扩大,高校自筹资金的压力随之增大,迫使高校在筹集资金、调度资金及公道运用资金等方面临很多复杂的题目。高校的很多财务行为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的公道治理。然而,不少高校的治理者以及财务工作者并没有充分熟悉到这一转变,仍然墨守陈规,不能正确测算学校财力可以承受的能力,盲目追求脱离实际的发展,资金运用缺乏公道性导致学校综合财力进不敷出,也导致高校财务营运风险加剧。
2.教育本钱支出加大
高校负债发展,扩大招生规模,为增加学校的事业费收进,解决正常运行中的资金缺口打下基础。扩招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进的增加,但增收不减支,增收不增效,学费等收进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目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是对教学教辅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经费增长的需求,用于高校由于内部治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本钱。加之很多高校对支出的控制严重不足,从而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伏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财务支有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财务支出结构中日常性支出膨胀,加大了财务收支平衡的难度,财务支出治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
3.借款用度过高
现在很多高校利用教育大发展的机会将自己的定位定得太高,于是校区发展加大,贷款规模将随之扩大,负债投资的本钱与收益不匹配,导致潜伏的负债风险。并且学校负债的偿还责任存在着模糊性,存在“债多不愁”现象。有些高校在负债额度的控制上以负债利息本钱的承受能力决定负债的多少,几乎不考虑学校偿还本金的题目。高校的建设规模与潜伏的招生规模不匹配。高校贷款用于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投进,需要有预期的生源和经费收进的支撑。假如高校生源不足或完不成招生计划,就会出现建设规模与在校生规模不一致的情况,在目前高校还贷主要依靠学费收进的单一渠道时,高校预期收进无法实现必然造成资金紧张,这将直接影响债务的偿还能力,产生负债风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学费欠交现象严重
很多高校对学费的催缴不力,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数额越来越大,已成为困扰高校的瘤疾。某高校新学年开学后仅新增的学生欠费就分别达到了2900万元之多,欠费学生占到在校生的近一半,欠费金额占应收学费、住宿费的40%多。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削弱了高校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学校的资金筹集。存在大量的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学生,而且贫困学生越来越多由于助学措施跟不上,欠费数额越积越大。这种势头短期内难以遏制已形成影响学校财务收支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5.负债结构不公道
现在高校使用的银行贷款有两种,一种为项目贷款,这类贷款的周期长,风险的可控性较强。另一种为活动资金贷款,这类贷款期限短、资金活动性强、使用灵活、资金利率较低、资金使用率高,负债本钱相对较小。高校贷款不论期限是非,终极都要通过现金流量来偿还,假如不考虑负债风险系数的大小,一味追求低本钱,过多的使用活动资金贷款,则会导致负债风险的短期集聚,在没有适当的现金保证情况下,就会形成还款困难,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金性财务风险。
三、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措施
1.正确度量风险报酬期看值
固然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各种财务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风险的存在,使得财务活动的终极结果事先难以正确把握,导致财务活动变得复杂。但在进行财务活动前,人们可根据预先知道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及出现的可能性,对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的度量。对风险报酬期看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财务风险也会得到相应控制。财务风险治理的重要目的就是权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利弊关系,做出在期看收益下风险最小,在风险一定下收益最大的决策,将风险控制在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