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公共医疗供给实证分析(2)
2017-11-05 05:32
导读: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心集权国家,中心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官员具有集中的人事权,由于上级政府在决定地方政府官员的人事变动上享有尽对的权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心集权国家,中心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官员具有集中的人事权,由于上级政府在决定地方政府官员的人事变动上享有尽对的权威,这导致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对上级官员负责,而不是对普通百姓负责。加之普通居民对政府的支出行为并没有硬约束。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度激励上并没有动力往重视当地居民的需求。这样,西方主流财政分权理论中主张利用居民“用手投票”约束和激励地方政府改善社会福利的机制在目前的中国并不适用。
另外,蒂伯特模型的“用脚投票”机制在现阶段的中国也不适用。中国严格的户籍制度严重限制了人口的自由迁徙,通过实现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自由转移来约束或者激励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方向与规模的设想难以实现。
一方面,由于“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的缺乏,辖区内居民是无法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供给充分的条件下,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来改善地方居民的社会福利以吸引劳动力流进。在追求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政策目标的激励下,地方政府的整体财政支出能力以及用于公共福利财政支出能力由于地区间财政竞争(如减税、高速公路及机场建设等)而削弱。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单纯追求GDP增长率
政治考核机制一方面促使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增长将过多的资源投进到对于经济增长明显的领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政府对于公共医疗领域的相对投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中居民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方向的影响力非常微弱,地方政府在公共福利支出规模的选择上缺乏约束,在财政收进一定的硬约束下,地方政府倾向于挤占原本的公共卫生支出用于经济建设。由以上分析综合起来看,地方公共医疗供给与经济增长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负相关关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取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在以GDP增长为考核标准的仕途提升激励下,对于卫生供给的扩大可能损害经济增长从而不利于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利益最大化,而追求地方经济增长有可能会导致挤占公共医疗支出进而导致公共医疗供给不足。因此,本文选用以下两个计量模型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与公共卫生供给之间的关系:
Yit=α0 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