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钱收益视角的题目银行封闭探析(3)
2017-11-19 04:31
导读:* 右边则表明,封闭政策的收益虽有所进步,但相应本钱上升过快,超过了收益的增加幅度,因而净收益降低,从而效率也无法达到最佳,此阶段应尽可能
*右边则表明,封闭政策的收益虽有所进步,但相应本钱上升过快,超过了收益的增加幅度,因而净收益降低,从而效率也无法达到最佳,此阶段应尽可能地对题目银行采取快速封闭措施以防止进一步的本钱增加造成的损失。因此,监管者因依据现实经济金融状况,通过对各种影响封闭政策的本钱收益因素进行调整和改善,通过一个动态的帕累托优化过程寻找到最优的封闭政策x
*,使封闭的效率最大。
3.题目银行封闭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题目
3.1封闭政策过度宽容
由图2可见,假如在最优封闭政策x
*的右边,仍对题目银行采取宽容政策就会使得封闭的净收益下降而达不到效率最大,从而形成过度的监管宽容。这种情况在监管实践中并不少见。由于银行的封闭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各国的监管者在实践中,通常有这样一种倾向,即以为银行失败的本钱是巨大,且常会因对无法支付银行的恢复抱有希看而采取宽容政策,因而不能及时封闭银行。从短期来看,延期封闭可以节约清算用度。但从长远看,这些题目银行希看能够赢得高额回报以扭转现状而产生的道德风险会潜伏地增加了未来的清算本钱和纳税人损失。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据看,过度宽容导致的本钱往往会大大超过及时封闭的本钱,特别是在严重经济困难与银行困难同时发生时这种本钱就更大。以美国20 世纪80 年代储蓄机构的危机为例, 假如监管当局能在1982 年采取行动, 损失只有1000 亿美元, 但由于行动不及时, 政府终极付出了高达3150 亿美元的代价
[2]。
就我国而言,一方面,由于银行的监管者隶属政府,并不具有完全的独立地位,因而在制定和执行监管政策时,必然要更多地考虑封闭的
政治绩效和影响。监管者在处理题目银行时,在权衡稳定与效率时,都过分夸大稳定及其带来的收益,夸大了封闭题目银行可能对银行体系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本钱,而没有将封闭作为激励相容监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因而不计本钱的对所有题目银行,特别是一些影响力小、经营状况差的信用合作社采取宽容政策,使得很多题目银行直到严重资不抵债时才由监管者***封闭。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显形的存款保险制度,而是由政府对银行的声誉担保,即政府对存款承担隐性的偿付担保责任。这种隐性的保护使得政府无法通过向被保护银行收费来弥补支付的封闭本钱,因而由题目银行封闭而发生的损失几乎完全由政府承担,即损失从题目银行及其债权人身上转移到中心财政上,转移到纳税人身上。因此,在无法解决本钱补偿这个封闭政策的关键题目的条件下,监管者可能因政府无法承担大量题目银行被封闭而发生的包含全额兑付存款人在内的清算及解决本钱,而倾向于对题目银行采取宽容政策,以尽可能推后损失的兑现。在过度宽容的情况下,一方面是监管者对题目银行的监视和治理本钱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是题目银行的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不断加剧,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不断升级。由于已没有资本可以失往,题目银行投资于更风险项目以期“为复兴而赌博”的动机是巨大的。加上有国家信用做保证,存款人对银行缺乏必要的监视,而银行又缺乏可能被封闭所引发的审慎经营激励,使得道德风险进一步加剧。一旦银行失败,发生破产,其终极的清算本钱相比及时封闭而言无疑会是巨大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由此看来,监管者的“宽容主义”既不符合本钱收益原则,又会扭曲市场激励机制,从而无法让谨慎经营的银行继续谨慎经营,严重阻碍了富有竞争力的稳健银行的产生。
3.2救助政策缺乏必要的本钱核算
一般说来,在对题目银行实施封闭前,监管者会出于对银行系统整体影响的考虑,而对题目银行采取一定的救助政策。这些救助中最主要的是提供活动性支持的“最后贷款人”政策。正确区分缺乏活动性和无法清偿的题目银行对于采取恰当的救助政策是重要的。对缺乏活动性的题目银行进行救助,可以使他们在短期内恢复健康,相对于投进的救助本钱而言,其收益是明显的。而对无法清偿的题目银行进行救助,其救助的资金很可能被用于“为复兴而赌博”中,而经常难以获得收益。就我国现有的紧急救助标准来看还不够科学, 常会导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使不少紧急贷款被资不抵债的银行所获得。此外,缺乏本钱核算的救助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也不公正。由于对题目银行的救助本钱及后续增加的解决本钱将在很大程度上转嫁给纳税人,而应对银行失败负责的股东/治理者及其他相关人所承担的损失却未几。特别是现阶段我国在提供紧急救助时缺乏清楚的配套措施,缺乏对不审慎经营的银行股东/经营者和(或)其他受益各方的惩罚,无法有效遏制银行经营决策层中的盲目乐观或过度投机倾向。因而在客观上助长了题目银行的道德风险和政策套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