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行为的若干构想(2)
2017-12-10 01:06
导读:二、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提倡“源数据”表露方式,积极推行中小企业差别财务报告模式 正如陈少华、乔连华、袁清波(2003)指出,从会计角度研究
二、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提倡“源数据”表露方式,积极推行中小企业差别财务报告模式 正如陈少华、乔连华、袁清波(2003)指出,从会计角度研究中小企业题目,旨在充分挖掘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特殊对象和服务目标的条件下,制定出一套有效率的会计处理以及财务报告模式。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都夸大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但都未将企业治理当局和税务部分作为典型的财务报告使用者。笔者以为,坚持充分表露原则,使企业财务资料轻易获得、增强信息透明度应当是一个社会的目标。根据笔者(2005)提出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利益相关者信息分享顺序假说,(注:笔者以为,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遵从“①治理者→②政府税务机关→③银行、风险投资基金等资金提供者→④政府工商行
政治理部分→⑤职工和劳工组织(工会与社保局)→⑥供给商→⑦消费者、顾客或客户→⑧准则制定机构和其他监管者→⑨社会公众、社区组织、新闻媒介→⑩相关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的分享顺序,但财务报告只须向主要的直接利益相关者提供。)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应侧重于满足企业治理当局和外部税务部分等的信息需求。规范中小企业财务报告行为,主要是考虑如何使其满足税收征管的信息需求、如何满足业主对企业现金流控制和本钱用度治理的需求、如何适应银行融资薄弱现状等题目。为进步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克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目,促进其发展,有必要认真探索中小企业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尚存在的缺憾。 会计作为通用的国际贸易语言,通过信息表露和适时财务报告等手段传递会计语言,能使利益相关者了解“机会”之所在。就语言的表达方式而言,在中小企业中,不宜采用外表华丽而结构复杂的“公文式”的书面陈述,过于夸大重要性的财务呈报模式,提供经过进一步汇总、累计甚至“粉饰”后的数据于中小企业并分歧适。应提倡表露“源数据(source data)”财务信息,进行通俗而直白的“口语式”交流。其上风至少包括:(1)更便于财务报告信息的利用。提供财务报告旨在对其分析利用,中小企业的业务简单,表露具体的源数据,可提供更直接的信息并可减低对专业判定和信息分析能力的要求,从而更便于使用;(2)减低编制或天生、提供财务报告的本钱;(3)可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有用信息应当是相关、可靠且可比的。采用源数据表露方式,可进步表露的及时性;较少主观判定的运用,可避免人为差错,进步信息的保真度与相关性;(4)源数据的编制对技术要求不高,从而可减少对高水平会计职员(即所谓的“会计高手”)的需求,能够适应中小企业会计人力资源的现实状况。当然,如何表露源数据,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以为,可考虑通过划细报表项目尤其是利润表项目实现(我国现行的现金流量表可资参照),使之成为提供基于纳税基础(现金制)和权责发生制相对照的全面收益表,优化三张基本报表的勾稽关系,增强对真实业绩的解释力。 应当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规模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企业类型划分和财务报告信息需求的改变;同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渠道也会在企业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发生调整,引致对财务报告信息需求的改变。此外,在关注财务报告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的同时,还应考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的可能,考虑本钱效益原则的约束。会计意义上的中小企业的划分,应以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的特殊性为基准,赋予中小企业“适当”的选择权。从国际比较看,通行的惯例是对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实行差别报告(Differential Financial Reporting)或宽免揭示制度,即对于一定规模以下的企业,给予其在编制和提供财务报告方面宽免优待,答应其按扼要形式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报表附注,值得鉴戒。有人主张:鉴于其财务报告的特殊性和注重盈利能力反映的特点,中小企业可采取年度财务报告只提供扼要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财务情况
说明书,不提供季度财务报告和报表附注;月度财务报告仅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按税法规定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不提供现金流量表,或只编制扼要的现金流量表,简并一些较少发生的事项,省略对照编制的附表,以简化现金流量表编制程序,降低编制难度,从而节约编制本钱。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由于,会计报表的格式已经高度浓缩,中小企业往往又缺少其他必要的信号发送渠道,加之信息不对称程度远高于上市公司,要克服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题目,更应夸大财务信息的充分表露,另外,很多中小企业只是幼年时期的大企业,其会计职员要熟悉大企业的报表编制技术。笔者以为,单纯夸大降低报表编制难度,简化编制程序,节约编制本钱,从长远发展看是极其有害的。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倾向于:不断进步基本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缩短财务报告期间,尽可能提供连续三年的比较数据;加大财务报告的信息容量,如增加财务猜测报告、全面收益表等新报表;在报表附注中增加有关社会责任报告、非本钱基础的财务报告、人力资源报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报告信息等。显然,过分夸大简化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减少其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是不理性的,似乎有“逆潮流而动”之嫌。 笔者以为,差别报告主要应体现在简化中小企业的报表附注、报送程序,简少报送环节,缩减其他财务报告内容,延长报送期限等方面。对于报送期限,可规定“月报在次月的15日前报出、年报和大企业一致”,据了解,不少地市的地方税务局按照企业纳税登记证的单双号灵活规定不同的报送期限,值得推广;但对于要求次年2月15日前办完汇算清缴手续等做法不赞同。要增加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现行会计报表即便不扩充、也实无简化的必要,如企业未发生相关业务,报表就会自动实现简化(如很多项目都为0、甚至可以“报空表”),无需人为地进行减并处理。笔者坚信,侧重于对中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标准区别对待,而对其他财务报告进行适当的(以不减低其信息含量为度)简化,有助于进步中小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操纵本钱,节约社会资源,也符合中小企业经营运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