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金融资产生活在立体参照系中。在这个参照系中,考虑风险因素调整后的投资收益预期决定着市场对各种金融资产的需求,资本因而流动。资本流动渐次形成1种“势”,引发供求互促共生,最终动态改变了金融资产的估值水平。
修正制度性缺陷仅仅是股市获得新生的必要条件。立体参照系的改变才是股市回暖、涨升的充分条件。
实物投资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的资本收益水平是中国股市作为相对封闭市场的主要参照。
利率和汇率是影响价值参照系的核心因素。未来几年内中国利率将保持缓慢上升态势,总幅度不超过300个基点。美元汇率将保持震荡整理态势。
利率上升、汇率震荡将导致资本从实物投资市场、债券市场、商品期货市场析出。析出的资本更有可能选择股市。
制度性缺陷将在2005年获得利好性修正,大资本业已进行新投资热点和理念的设计。
2005年股市应有根本性转机,利率、汇率、制度修正、大资本意志将是4个重要的观测点。
1、中国股市果然命悬制度性缺陷?
1300点被市场人士广泛认同为政策底,然而尽管政府频出利好,但并没有真正筑就1个政策底,相反被轻松击穿了。而当市场传言交通银行要在国内和海外同时上市时,关乎股市未来估值的讨论逐渐热络起来,大家普遍担心这1政策付诸实施是否会进1步降低股市的价值中枢。
仔细研究近期估值文献,不难发现大家几无例外地在进行跨国股市市盈率比较。与美国比,得出结论中国股市当前的估值水平并不高;与日本比,得出结论中国股市当前的估值水平较低等等诸如此类。毫无疑问,撰文者绝大多数应是市场人士,即局中人,有着强烈的合理化动机,大家主观上实在渴望快速提振市场。这些文章不少是策,其矛头基本上都直指我国股票市场分割、券商违规经营、上市公司质量差等问题,因此提出既有的制度利好,力度不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当前偏低的估值水平才能得到校正。
中国大学排名
笔者从来不否认制度性缺陷严重制约了中国股市的发展,并在研究西方公司发展史、金融发展史后提出,我们发展金融市场不要急着走完西方几百年的历史。因为中国缺乏1种平衡的企业生态、金融生态,所谓的快速走完极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失衡。而金融业风险丛生,外部性极强,失衡意味着对经济实体强大的负面冲击。
然而中国股市果然命悬制度性缺陷?
在笔者看来,时至今日我们对股市的认识似乎仍然缺乏应有的动态、系统和全局观念,换言之,我们似乎缺乏1种认识金融的大视角。股市的制度性缺陷决非始自今日,正相反,这几年股市规范化进程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之,在笔者看来,股市今日之惨淡有着更深刻的经济、金融结构性变化的背景。制度性缺陷的凸显,不过是这些变化引致资本大量从股市流出,从而使得冰山和暗礁不断浮现而已。换言之,制度性缺陷只是影响股市运行的1个因素。因之,修正制度性缺陷不过是提振股市的其中1个必要性条件,决非充要条件。充分条件则是,股市的参照系必须发生变化,或者股市下跌凸现价值,或者参照物不再具有相应价值,从而引致资本回流。
这是因为,金融资产生活在立体参照系中。在这个参照系中,考虑风险因素调整后(包括市场波动程度、市场流动性、制度型缺陷等等)的投资收益预期决定着市场需求,资本因而流动。资本流动渐次形成1种“势”,引发供求互促共生,最终动态改变了金融资产的估值水平。这其中价值参照、风险收益、资本流动、供求互促,基本可以概括1个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的动态估值过程。
图1:动态估值过程
将可行投资的各类市场进行参照评估。比如实物投资市场、债券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甚至币市、邮市。开放条件下,要进行国际市场的参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预期各个市场的收益水平和风险度(包括市场波动程度、市场流动性、制度型缺陷)。按照社会平均风险溢价水平,剔除风险因素后,计算各个市场的预期资本收益率。
资本追求更高的资本收益率,相应在各个市场之间流动
1旦形成对某1市场的主导性资本流动趋势,该市场的供求会互促共生,不断引导自风险厌恶型资本转化为风险偏好型资本
2、资本的意志与股市的参照系
(1)资本的意志决定着资本的流动
资本天然具有逐利的本性,追求低风险、高收益。这就是资本的意志。意志决定行为——资本因而流动。而资本流动恰恰是金融资产价格最直接的决定力量。
资本选择流动前,首先进行各种可行选择投资对象的风险收益预期。在剔除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计算、比较期望收益水平。收益水平越高,资本流动越坚决,速度越快,流量越大,“势”的形成也就越快,从而引领原本在其它领域的、观望的资本相继加盟。
尽管可能存在种种藩篱阻碍这种流动。比如,信息不对称,熟悉债券市场的资本,可能在进入商品期货市场时,会非常谨慎,考虑更多的风险溢价。再比如,国际与国内之间、不同的市场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中国特色)存在着资本管制,或者分割。但是,只要存在收益差,这种流动就势不可免,收益差越大,流动压力也就越大。
值得说明的是,1定历史时期,1旦主流的资本流动行为形成“势”,往往会不断自我强化,引领大量风险厌恶型资本不断转化成风险偏好型资本(马克思对此有过深刻的阐述)。而1旦形式逆转,则往往矫枉过正。
(2)中国股市的估值参照系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股市生活在立体参照系中。在封闭条件下,股市参照系主要表现为国内全市场概念,主要包括:实物投资市场、债券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在绝对开放条件下,由于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股市参照系则表现为全球大市场概念,资本流动不仅在相关国家股市之间参照估值,而且要进行全球全市场的参照估值。
由于中国外汇资本管制还很严,因此,我们简单进行不同国家之间股市市盈率的比较就可能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在资本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当前突出的矛盾应当是充分认识资本在国内全市场流动中的价值参照。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已成愈演愈烈之势。中国股市的参照系不断外拓,将导致中国股市市盈率越来越受到相关市场的影响。但即便如此,各国资本流动总是或多或少会受到1定制约,加上各国经济综合实力、国别风险水平不同,各个国家的整体的市盈率水平仍然比较悬殊,尽管同1上市公司在不同国家交易时市盈率高度趋同。
1、实物投资市场。
根据光大证券研究所的报告,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高达7.5%,息税前净资产收益率更是高达12%,远高于1年期贷款利率。事实上,工业企业业绩从2000年以来业绩不断改善,近两年则出现了加快的态势。分行业看,房地产、煤炭、钢铁等行业出现了令人瞠目的回报率。类似投资在相当长1段时间内风险很小,而投资回报很高,构成了2003—2004年中国主流资本的投向。温州资本从角力上海等房地产市场,到大举介入山西煤炭,而后转战西南水电站,资本基于价值参照的逐利流动表现的淋漓尽致。图2反映了2002—2004年以来巨额资金涌向实物投资市场。
图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第1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