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效率评价与改进(1)
2017-12-27 01:3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效率评价与改进(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在家族企业是否有效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在家族企业是否有效的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为了探究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效率状况,本文以相关理论分析为基础,以我国2002年底前上市的11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与非家族上市公司的比较来研究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优于非家族上市公司;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在所有权结构以及管理控制两方面均优于非家族上市公司。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一些优化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效率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家族上市公司;效率评价;效率改进
一、引言
从组织效率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曾认为家族企业是一种落后的企业组织形态,用家族规则来管理企业也是一种落伍的管理方法。但是,纵观企业的发展历程,家族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均是最为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显示出巨大的生存竞争力。Anderson,Mansi与Reeb(2003)发现,美国标准普尔500强中约1/3的公司长期被家族拥有,这些家族平均持有近19%的公司股份[3-4]。Claessens、Djankov与Lang(2000)研究了东亚九个国家或地区共2 980家公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结果发现家族上市公司广泛存在于东亚上市公司中,并且多数公司的管理层被家族股东控制或参与。长期以来,家族企业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大多的研究成果各执一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近20多年间,我国家族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的一批优秀家族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上市融资,成为了我国家族企业的领头羊。从深圳华源磁电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家族上市公司以来,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也走过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那么,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效率如何呢?我们该如何优化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效率?显然,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理论与现实价值的研究课题。我们认为,家族上市公司的家族投资者是一类特殊的投资群体,他们具有长期持有大比例股权以及通常掌握公司重要管理控制权等特征,而非家族上市公司的一般投资者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两类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差异导致了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的差异,进而将导致家族上市公司与非家族上市公司在公司绩效方面的差异。基于这种判断,本文首先对家族上市公司效率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再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家族上市公司与非家族上市公司的比较来研究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效率问题。最后,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并提出一些改进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效率的建议。
大学排名 二、理论分析
由于家族上市公司在所有权与管理控制权方面与非家族上市公司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族上市公司与非家族上市公司效率的不同表现。因此,本文将从公司所有权与公司管理控制权两个维度对家族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理论分析。
1.家族上市公司所有权的效率分析
家族上市公司所有权的特点之一是家族上市公司相对较大比例的股权由身份明确的家族股东拥有。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这样集中的所有权将促使所有者具有更大的动机去监督管理者,从而减少了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13]。由于家族财富与公司价值紧密相关,所以家族将会有很大的动机和动力去监督管理层。另外,家族与公司的长期共存使家族成员的自我知识体系随着公司状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与完善,因此,当监督经理人需要一些特殊技术细节或信息时,家族股东可能会起到更好的作用,从而可以相对降低监督经理人的难度。除此之外,Anderson等(2003)认为,由于家族股东比其他类型的股东更看重公司的存亡,因此家族所有权可能会减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风险转移”等问题。因此,家族上市公司可能会获得比非家族上市公司更低的债务融资成本[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