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传播对网民行为方式的影响网络(3)
2013-09-30 02:31
导读:(七)由传统的封闭性向网络的开放性转换。传统的传者和受者在时空上是相互分离的,保持着所谓的距离,他们之间难以实现互动沟通与交流。网络是个自
(七)由传统的封闭性向网络的开放性转换。传统的传者和受者在时空上是相互分离的,保持着所谓的距离,他们之间难以实现互动沟通与交流。网络是个自由开放的空间,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网络中的大部分信息都是公开的,它始终贯穿着开放与共享的精神,尤其是BBS、虚拟社区、聊天室甚至个人博客等均成了网络的空间,个人媒介权利在此得到确认,网络提供了一个绝对自由与传播的平台;作者与读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等形式的共时性交流。网络写作与传播也非常自由,传统的“把关人”在此缺失,精英那种孜孜追求终极关怀与未来理想在此消失,网络写手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绝对自由的状态写作,网民既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读者。网络实践的开放性,使网众凭借自己的技术与媒介权利,创建起一种全新的程式化网络文本形态。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作者的中心结构地位,读者也能参与写作,网络把写作主体带进了及时互动的虚拟情境,这样就摆脱了传统写作静思与高度理性的过程,最终造成网络文本意义的延伸与多重。我们知道,传统文本一经印刷成书就定型了,要想修改只有等到重新印刷,而网络写作则可以随时更改,体现出不稳定性;传统的文本只能是作者个人的,印刷出版后其他人是不能再参与修改的,阅读时只能去“深刻”领会作品的意义。而网络的特点,决定了文本表述手段是开放的,文本自身也是开放的,使网众也可以参与到文本作品的创造之中,网中的接力、对帖、纸牌、分延等小说形式就是佐证,某作者写了个序曲,其他网民以接力赛式的形式继续写高潮或尾声。这种开放式的写作是印刷纸质上无法表现的,它将传统写作静态封闭的线性结构转化为变幻莫测的开放系统。
大学排名
(八)由传统存贮方式向电脑贮存方式的转换。传统贮存的主要是文字,印刷术的发明,图书和就成为信息贮存的载体,它是一种具有体积重量的物质存在。而进入网络传播时代,由于技术的特性,使数据库、磁盘、光盘、网络信息等,成为网络时代新的无纸化贮存方式,它具有检索速度快、贮存容量大、资源可以共享和交换等优点。波斯特在《信息方式》一书中指出,“与笔、打字机或印刷机相比,电脑使其书写痕迹失去物质性。当待输内容通过键盘被录入电脑时,磷光像素便显示在荧光屏上,形成字母。由于这些字母只不过代表着内存中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系统中的代码,可以说对它们的改变能以光速进行。作家与他/她所用的词语之间的相遇方式是短暂而立即就会变形的,简言之,是非物质的。”。传统写作与传播均留下手稿,手稿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智慧和情感,反映出作者的真性情,只有手稿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电脑写作过程的进程痕迹消失了,电脑输写极快,书写成了光速,写起来总有一种迅速的快感,思维没有受阻的感觉,犹如美国学家詹姆斯所说的思维“意识流”之感,真正达到了“心想手书”的同步状态。这样导致作者手稿不复存在,写作过程显得非常感性用事,作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更换电脑屏幕上的信息符号,每次修改后此前的图文符号全无了踪影.屏幕上永远留下的是最后一次写作修改的图文样式,这样使写作与传播过程逐渐变得模糊而不确定,没有了写作的稳定感与个性。“一部存在软盘上的小说与一部以手稿存在的小说是不同的。手稿作为原件,有其本真性,作者曾经在原稿上留下的修改痕迹可以查看,研究者查阅它们时,还能抱着探究作者写作过程的目的,从中挖掘‘真实’文本或文本的演化过程。在作者修改整理手稿时,写作的过程,即文本的形成过程被物化了……如果作品保存在磁盘里,那么作者的创作历程,以及其个性笔迹特征,都将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