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1)(2)
2015-04-10 01:12
导读: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 技术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按照熊比特创新的观点,“创新
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
技术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按照熊比特创新的观点,“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是指把发明的科学技术引进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具体说来,创新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引进新的产品或提供产品的新质量(产品创新);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开辟新的市场(市场创新);获得新的供给来源(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实行新的组织形式(体制和治理的创新)。与技术直接相关的创新即开发新产品和采用新技术是熊比特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产业集群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键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上风。产业集群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而且体现在增长速度、生产率、结构转化方面,尤其是在创新能力方面。波特从技术创新维度探讨了集群经济的竞争上风,以为产业集群能够进步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日益成为创新的中心;企业之间的持续联系有助于企业通过相互学习来改进技术、机器及部件的适用性以及服务与市场观念;产业集群的柔韧性及迅速行动的能力,集群中的企业拥有熟悉创新机会的良好“窗口”,有助于企业捉住市场机会并采取创新行动;发生在企业群落内的竞争压力、潜伏压力和持续的比较也构成了企业集群的创新动力。波特的解释符合现代技术创新的特征,其中不仅包含了无意识的知识外部性,也考虑了有意识的创新协调和合作,同时夸大了竞争的作用。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集群内有效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从波特的集群理论可知,企业集群竞争环境因素的集中作用有利于集群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增强集群的竞争能力。可见,要发挥集群竞争上风,促进集群技术创新,关键就是要注重竞争环境因素的作用。波特以为,竞争环境有四个组成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波特夸大只有在每一个要素都积极参与的条件下,才能创造出企业发展的环境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因而地理集中是必要条件。地理集中造成的竞争压力可以进步创新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地理集中而形成的企业集群将使四个基本要素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更轻易相互作用和协调进步。这就是波特企业集群竞争上风理论。
一项技术创新是源于对题目或需要的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解决题目或满足需要而形成一种新的技术;当它具有一定的贸易价值时,经常以技术转让与模仿等方式而扩散,成为一种被公认的新技术,完成了一项新技术的创新过程。在产业集群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能够大大增加“公共参与”,弥补中小企业学习能力的不足,获得集群外部企业无法得到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增加企业创新的成功率。一项技术创新很轻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集群内的企业相互比较,通常将竞争对手的产品、用度的构成及技术状态作为其比较的标准,由此形成巨大的区内竞争压力。对竞争对手动向的了解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改进产品和服务以保持领先地位,创新企业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表现差的企业会不断谋求创新,否则只有遭受淘汰的命运。通过技术转让与模仿,该项技术创新较轻易地在集群内消化、吸收与模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产业集群的地理集聚创造了相互信任的条件,从而降低了组织创新活动的交易本钱。集群内企业的深度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规模可以很小。这样实施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少。专业化分工使得企业日益专精于某一项技术,使得每个企业负担的技术创新投资本钱大大降低。创新活动本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动的交易本钱。在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的交易本钱比集群外的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