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解开中国国企改革的关键一环(1)
2015-07-08 01:18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公司治理:解开中国国企改革的关键一环(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世界银行专家与中国研究职员合作,用了大约两年时间,以“中国的公司治理与
世界银行专家与中国研究职员合作,用了大约两年时间,以“中国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市场制度”为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深人的政策研究,并完成了研究报告。公司治理这一选题,捉住了中国微观经济的要害,这一题目的延伸又涉及政府职能、金融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民间投资者等广泛领域。报告围绕企业制度建设,给人们以清楚的整体概念和解决题目的思路与途径。仔细研究这一报告,进一步熟悉公司治理题目的重要性,选准切进点,持之以恒地深化改革,就会大大促进中国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建设。而这恰正是中国体制转轨中必须解决的最重要的题目。 为了改变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世行的这份《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政策和法律框架、执行程序和改善公司治理实践的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深进研究这些建议,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里有一个绕不过往的基本题目,就是在保存一定国有成分情况下,假如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使公司治理有效的话,就必须妥善处理政府——国家所有权人——公司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20多年始终困扰政府与企业而至今仍未解决的题目,就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我们始终在“是实行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还是政府直接干预”中徘徊。当发现直接治理企业有碍政府公正行使职能,企业又缺乏活力时,就倾向实行委托代理,如实行过的承包制、厂长(经理)负责制等。但是,在“国有企业”框架下,实行委托代理缺乏制度基础。承包者或厂长、经理们的努力并不必然反映国家所有权利益,实践证实,在所有者缺位情况下,一旦委托往往就失往了制衡。当发现企业失控或出现诸多非正常行为时,政府部分又倾向直接干预,如由政府部分直接选择经营者和通过名目繁多的“审批”来体现政府(部分)意志。 尽管我们一直在寻求通过建立委托代理关系而实现政企分开的途径,但由于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却陷进了企业经营权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收”与“放”不断拉锯的格式。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所有权的委托代理体制并未建立,政企分开没有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