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定义的比较研究(1)
2016-04-27 01:00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第三方物流定义的比较研究(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先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先容了欧美、日本以及我国学者对于“第三方物流”的代表性理解,并回纳出两种基本的解释,进而从技术构成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两种解释的本质所在,最后,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第三方物流”进行了内涵界定。 关键词:物流 第三方物流 技术构成 定义
随着全球一体化及
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更趋广泛和复杂。为了获得竞争上风,企业都在不断的采用创新的理念与技术。在这种环境下,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无疑成为学者们和企业家们研究的重点。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作为物流崭新形态的第三方物流也应运而生,它标志着物流从传统形态进进了现代形态。
“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美国物流治理协会首先提出的概念。它源自于治理学中的业务外包( Outsourcing ) ,将业务外包引进到物流治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形态,第三方物流使物流从一般制造业和贸易等活动中脱离出来,形成能开辟新的利润源泉的新兴的商务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发展,受到了物流产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供给链治理中,企业是选择自营物流服务还是外购物流服务已成为企业不能回避的决策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便开始对第三方物流进行探索。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同一的定义。为了正确把握“第三方物流”概念的内涵,本文拟首先对国内外学者们为“第三方物流”下的代表性概念作一综述,进而从技术构成的角度分析这些定义的共同点以及分歧所在,终极提出本文对“第三方物流”的内涵界定。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中西方学者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
到目前为止,无论在物流的理论建构上还是实践上,欧美、日本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而且欧美与日本在“第三方物流”的理解上又各有各的特点,因而下面将分别先容欧美、日本和我国学者们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
(一)欧
美学者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
瑞典学者Andersson D(1995)以为:第一方是发货人或供给商,第二方是购买者,第三方是对产品没有所有权、充当中间人角色的物流服务企业。而物流服务提供商是根据与顾客之间同盟的情况来划分的。同盟情况的评估因素主要包括伙伴关系的深度、设计和治理、个性化服务的程度以及贡献程度、发货人以及物流服务提供者的知识水平、物流特征等。
瑞典学者 Berglund M(1997)进一步指出:服务活动的地理范围以及外购物流服务的程度是区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另外因素。
美国学者David Simchi-Levi(2000)等人以为:第三方物流是利用一家外部的企业来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料治理和产品配送功能;第三方物流是真正的战略同盟,与传统的物流提供商相比,第三方物流提供商面对的关系更加复杂。
美国物流治理协会(2002)在《物流术语词条2002升级版》中,对第三方物流作出如下解释:第三方物流是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企业往治理经营,而这些能为顾客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专业企业称之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他们的存在加快了原料以及零部件从供给商到制造商的活动,更为产成品实现从制造商到零售商的转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它们所提供的集成服务包括运输、仓储、码头装卸、库存治理、包装以及货运代理在内的诸多服务。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日本学者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
日本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于“第三方物流”中的“一二三方”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将供给商和制造商看作是第一方,将批发商和零售商看作是第二方,第三方则是为货主代理物流业务的企业。在这里,第三方不仅限于物流企业,无论是商社、信息企业还是顾问公司,只要能够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都可成为第三方。另一种解释是将货主(供给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看作是第一方,运输业者(持运输手段的物流业者)看作是第二方,而不持运输手段的商社、信息企业看作是第三方。第三方主要为货主企业提供物流系统设计方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