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家精神的构建(3)
2016-07-12 01:07
导读:这些题目和弊真个解决都有赖于一个健全的企业家人才市场的建立。由于有了这样的市场机制,就会促进企业家监视约束、激励机制的迅速建立,具备企业
这些题目和弊真个解决都有赖于一个健全的企业家人才市场的建立。由于有了这样的市场机制,就会促进企业家监视约束、激励机制的迅速建立,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高素质职员就会通过市场价格使其价值得到实现,不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低素质职员就会被淘汰出局,从而促进整体企业家队伍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需要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家报酬机制和公民个人财产的保护制度。只有把企业家的实际收进与经营效果真正挂起钩来,才能体现企业家的劳动价值,才能激励企业家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未来的工作中往。为此,应该是根据“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则,构建科学有效的企业家分配制度。
治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也是生产力。西方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生产四要素学说中,把组织要素与土地、资本和劳动同样看成是对生产起积极作用的基本要素,他将这个组织要素具体解释为具有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即“企业家才能”的要素。“企业家才能作为生产要素”、“治理比资本更加资本”已成为很多人的共叫。既然治理、企业家才能是生产要素,就应当参与分配。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和企业已经进行了探索,出现了股份分红、年薪制等新的分配方式,但由于没有可靠的法律基础尚未推广,尤其在国有企业中还比较少见。
在这样一种分配制度建立之后,一个后继的题目就是对企业家正当所得财产的保护题目。只有其正当所得得到充分保护,这种公道的分配机制才具有实际意义。可喜的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这一题目已经在法律上得到了解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将企业家精神转化为企业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精神的主要内容,优秀的企业精神又是企业家精神的有源活水。企业家精神只有渗透到全体员工之中,并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指南,进而成为企业的一种人格化特征,才能获得存在和发展的土壤,才能发挥作用。
要避免企业家精神在企业下层一层一层地减弱,把一把手的企业家精神传递到全体员工心中,变为全体员工的精神,最根本的途径是把企业创建成为学习型组织,培育与优秀企业家精神一脉相承、相得益彰的企业精神,实现二者的渗透交融和相互促进。
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它就像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一样,能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机制,使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系统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上风”的良性循环。不仅学习型企业所倡导的观念意识与企业家精神一致,而且它所要求的学习、创新、交流体系和一系列制度机制,为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尽管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构建任重道远,但随着改革的深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的日趋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而积极的变革,治理层和学术界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越来越关注,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新一代具有高度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吴兆华,孔晓莉.关于培养和造就企业家队伍的几个题目.社会科学研究,1998.3
2.[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