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3)
2016-07-16 01:04
导读:由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只有一种融资渠道,均匀每个企业只有1.5种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仍以内部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这两种传统融
由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只有一种融资渠道,均匀每个企业只有1.5种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仍以内部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这两种传统融资方式为主。而民间融资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其他融资方式,特别是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企业资金结构中显得十分薄弱。这一方面说明内部融资和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作用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题目比较突出。
(5)融资政策和环境不健全。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2007年调查统计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中小企业中,以为融资环境较以前有明显好转的不足7%;以为稍有好转的也仅为13.93%;以为融资环境较前几年没有变化的占59.02%;以为融资环境恶化的超过20%,与以为融资环境好转的企业比例基本相当。对现有融资方式感到较不满足和很不满足的企业分别占19.84%和15.87%,较满足的企业占19.84%,非常满足的企业仅占3.17%。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但收效并不大。特别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海啸影响,国际经济下滑、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劳动力本钱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国内有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其融资难的题目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3、融资障碍原因分析
根据青岛市2008年中小企业调查报告可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以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因素,占29.64%;其次是金融机构的原因和政府扶持不够,各占25.93%和25.91%;最后是国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占18.52%。
由此可见,当前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中中小企业自身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题目突出、中小企业职员素质低、技术落后、中小企业财务治理不健全、产权模糊、信用能力原因等;其次是金融机构因素,包括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等;最后是政府政策因素,包括利率政策的缺陷、税收政策的缺陷、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外,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还面临诸多障碍。如经营环境劣化、金融治理体制、利率管制、资本市场缺陷、国有贸易银行的制约等。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对策
自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这其中受害最深的是中小企业,对外方面由于出口订单骤减、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长,对内方面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本钱升、资金支付压力空前加大,众多企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根据世界贸易环境2007年调查数据库中的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为此,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解决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第一,完善中小企业法律制度体系。如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小企业法》等,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等;第二,建立专门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如美国政府的联邦小企业治理局(SBA),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第三,健全直接融资渠道。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包括从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贴息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第四,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主要有税收优惠政策、补助金政策等。
西方国家通过以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题目。我国应因地、因时制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等来选择融资模式。因此,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题目。
1、微观方面的融资对策
(1)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考察。首先,要加强中小企业素质。中小企业要想彻底摆脱融资困境,单靠外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不够的,还必须致力于进步自身的素质。第一,改善经营机制,健全治理制度。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治理制度;应该大胆鉴戒、积极汲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和治理经验,进行治理制度创新,打破传统的家族经营治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加速进行知识与技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