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企业并购的特征与思路(2)

2016-07-29 01:14
导读:2.强弱并购多,强强并购少。刚刚落幕的世界第五次并购浪潮,以实现上风互补、进步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巨型企业之间的强强并购占主流。

  2.强弱并购多,强强并购少。刚刚落幕的世界第五次并购浪潮,以实现上风互补、进步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巨型企业之间的强强并购占主流。与此相反,纵观我国的企业并购史,则是强弱并购多、强强并购少,这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经济现状、市场化进程、产权改革等现实情况密切相关。
  其一,是国家有关企业并购政策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亏损面不断扩大。1978年,全部国企中亏损企业造成的亏损额为115.3亿元,国有产业生产企业的亏损面为23.9%,到1997年分别上升到1420.9亿元和43.9%。1994年,国有产业企业的亏损面为20.3%,亏损率为33.1%,其中国有产业小企业亏损率达到85%,国有贸易小企业亏损面达90%以上。由于退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还没有真正确立,造成了亏而不死的国企大量存在。国家财政对亏损企业的补贴逐年攀升,从1978年占财政收进的5.9%到1985年增长到10.61%,1985年国家财政负担的企业亏损补贴为507.02亿元,到1997年仍维持在368.49亿元的高位上,致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为了减轻财政负担,维持社会的稳定,政府部分在“少破产,多吞并”方针的指导下,出台一系列鼓励吞并亏损企业的政策,如《关于企业吞并的暂行办法》、《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吞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题目的补充通知》等,政府鼓励上风企业吞并困难企业,海尔团体的吃“休克鱼”的并购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其二,强弱并购是强势企业扩大企业规模,走低本钱扩张之路的必然选择。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各级地方政府部分为了追求收进的最大化,盲目扩张,上项目开办新企业,结果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品结构雷同。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部和东部产业结构相似率为93.5%,西部和中部是97.7%,全国均匀产业结构相似率在90%以上。由于行业内进进的企业数目过多,造成生产能力过剩,据国务院有关部分资料显示,1990年全国纺织业生产能力1/3闲置,全国铝型材生产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只有25%,致使产品价格大战不断,过度竞争,效益下降。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为了应对竞争的压力,一些具有上风的企业为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或经营效益不佳的企业进行并购,以进步自身的竞争能力。如20世纪90年代,在技术、产品、资金等方面具有一定上风的康佳团体,对实力较弱的牡丹江电视机厂、陕西如意电器总公司实施并购战略,注进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上风互补,扩大了企业规模,使康佳团体在几年内快速高效地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彩电生产企业。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其三,是产权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经理职员的控制权损失得不到公道补偿的产物。企业收益由控制权收益(如企业经理享受的有形或无形的在职消费等)和货币收益(如企业的利润)两部分构成。张维迎(1998)在《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吞并中的产权障碍》一文中指出,在国有企业中,一方面,控制权收益由企业经理或相关的政府官员占有,货币收益应回“全体人民所有”,但企业经理和政府官员通过其拥有的企业控制权对货币收益拥有相当部分的占有权,若失往了企业的控制权就失往了控制权收益和相应的货币收益;另一方面,私有股份公司中存在的缓解经理抵制被并购的赎买机制也不存在,正是由于经理失往对国企的控制权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形成国企吞并的障碍。利用这一结论可以解释“强弱并购多,强强并购少”这一现象。   3.战术性并购多,战略性并购少。战术性并购主要是指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进行的并购活动,而战略性并购是指企业为了长期的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并购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日益严重的挑战,西方的大企业考虑到自身的长远发展,纷纷走上了共谋发展的战略性并购之路,通过上风互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纵观我国的企业并购,大多数还没有上升到从资本运营角度进行战略投资的层次,多为战术性并购,这是我国并购市场不成熟的必然结果。
上一篇:“达娃之争”给拥有民族品牌的本土企业的启示 下一篇:企业环境本钱题目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