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治理中的控制治理(2)
2016-08-18 01:05
导读:一、控制治理的必要性及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控制是企业治理的最重要职能之一,同时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必然要求。假如没有有效的控制系统,一个组
一、控制治理的必要性及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控制是企业治理的最重要职能之一,同时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必然要求。假如没有有效的控制系统,一个组织就会杂乱无章,就会离开正确的轨道,就会增大风险产生的几率。通过控制,既可检验各项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并检验计划的正确性和公道性,又可调整行动或计划,使两者协调一致,从而确保企业有效运行,控制的必要性对于组织来讲就是加大对组织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治理过程的管控力度。
现阶段企业控制的发展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不同的阶段。内部牵制思想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以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内部控制制度思想以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治理控制(或称内部业务控制)两个部分,前者在于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进步经营效率、促使有关职员遵守既定的治理方针。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以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公道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到了90年代由美国的企业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它包括企业内部治理控制、企业外部治理控制和治理控制程序外,但笔者以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除了上述三项过程治理外,还应包括建立使以上治理控制有效执行的控制治理架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也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防范企业风险
现代社会是一个布满剧烈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对风险的治理是现代企业治理中最重要的方面。风险影响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也影响其在产业中的竞争力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所有的企业,不论其规模、结构、性质或产业,其组织的不同层级都会遭遇风险,公司最高治理者必须密切留意各层级的风险,并加以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目标的设定是治理过程的-个重要部分,固然它不是企业控制的组成要素,但却是企业控制的要件。控制不是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过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监视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企业的控制治理可以控制企业不同层级治理者的行为,可以预防和消除滥用职权的可能性,从而防范了因可能的滥用职权增加的企业开支和采购本钱。
4.监视授权执行过程
在公司日常业务处理中,按层级一般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会,然后再由董事会授予企业的总经理和有关治理职员执行。企业每一层的治理职员既是上级治理职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治理职员授权的主体。由于企业的经营过程既涉及企业与外单位之间资产与劳务的交换,也包括企业内部资产和劳务的转移和使用。因此,每笔经济业务都有一系列内部相互联系的授权批准程序,授权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导进持续控制,不能使各级治理者超越权限往处理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否则就会产生经营风险。
5.确保会计记录真实有效
会计记录控制的要求是保证会计信息反映及时、完整、正确、正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严格规定财务职员遵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控制公司内各层级财务的治理,来确保财务治理的规范。
6.确保公司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广义的资产保护控制可以包括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本文论述的是针对对上述环节治理人的行为进行控制治理,以达到保护企业资产防止资产流失的目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7.保障公司预算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