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信息化影响要素分析及发展对策(3)
2016-09-08 01:09
导读:根据谱系图1可以把广东省21个城市分为三类,如表2所示。 利用spss计算得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71.67%,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2.29%,累计贡献率为83.9
根据谱系图1可以把广东省21个城市分为三类,如表2所示。
利用spss计算得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71.67%,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2.29%,累计贡献率为83.97%,于是,选择前两个主成分来构造综合评价函数。两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Y
1=0.944x
1 0.949x
2 0.930x
3 0.197x
4 0.895x
5 0.828x
6 0.872x
7 0.856x
8 0.879x
9 (1)
Y
2=-0.151x
5-0.0065x
6-0.198x
7-0.215x
8-0.067x
9 0.088x
1-0.233x
2 0.073x
3 0.960x
4 (2)
综合评价函数为:
Y= ω
1Y
1 ω
2Y
2 (3)
其中,ω
1为85.36%,Y
的权重ω
2为14.63%。
可以看出,主成分Y
1综合反映了指标 χ
1、χ
2、χ
3、χ
4、χ
5、χ
6、χ
7、χ
8、χ
9的信息,结合这些指标的具体含义可知,主成分Y
1综合表示的是城市经济发展实力与经济效益和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应用水平;主成分Y2主要代表的是原始指标χ4表示的信息,即信息化人才的情况。所以,主成分Y2 综合反映城市信息化的主体素质水平以及未来发展潜力。
利用公式(1)、(2)和(3),可以计算得到广东省21个城市的主成分Y
1、Y
2以及综合评价分Y的值以及依据综合得分值Y进行排序的名次,结果见表3。
其中,凡得分值为负值的,表明该城市在主因子Y
1 、Y
2或Y上得分值位于全省均匀水平以下。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珠海、佛山、肇庆、惠州综合得分Y值大于0,而这8个城市均位于珠三角地区,其他13个城市的综合得分Y值都小于0,表示它们的信息化综合评价得分居于全省均匀水平之下。由此可见,对于广东省来说,只有在珠三角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其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也居于全省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较高的水平之上,而超过一半的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还很落后,这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落后于珠三角地区有着极紧密的联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结果分析
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对照,可以看出,在对广东21个城市中信息化发展的聚类分析中位于第一、二类的城市,其在主成分分析中综合得分Y值也最高,两种计算结果相呼应,互相予以了验证。如Y得分排名靠前的深圳、广州等城市也是聚类结果中最前面的两类城市。而主成分分析结果更能具体和明确地反映各城市信息化的差异情况。因此,综合比较分析后,可将广东21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第一级为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城市,其综合得分Y≥1,由高至低得分排序为深圳、广州、东莞;第二级为信息化发展中等的城市,其综合得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