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信息化影响要素分析及发展对策(4)
2016-09-08 01:09
导读:地级城市间信息化发展差异 通过以上具体分析可见,隶属三个级别的各个城市在经济发展实力与效益,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应用水平和信息化人才三个方面
地级城市间信息化发展差异
通过以上具体分析可见,隶属三个级别的各个城市在经济发展实力与效益,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应用水平和信息化人才三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从经济发展实力与经济效益分析看
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其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强的城市(如:深圳,广州,东莞),其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较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较高,带动了城市经济效益的进步,所以这些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排序在前列。经济实力差的城市(如:阳江,汕尾),由于其自身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其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无论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企业经济效益上均大幅落后。此外,对于地处偏远山区的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相对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起步晚、难度大,相同的投资所带来的回报率却不高。因此,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是制约中小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非常重要和决定性的因素。
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应用水平来看
第一级别的城市(如:深圳),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应用水平较高,在计算机数目和互联网的普及度上具有明显的上风。处于第三级别的城市的主要特征包括经济发展缓慢和地理位置偏远,受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其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也相对比较落后,因此,这些城市在个人电脑,电话,互联网等多项指标方面处于尽对的落后局面,形成了信息化发展的鸿沟。
从信息化人才水平看
以广州为例,作为广东经济文化中心,广州高校林立,每年可以培养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加上广州整个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比较好,每年也吸引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到广州就业,因此,广州具有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人才的培养上风,并且在引进和吸引人才留下来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上风。相比较来看,很多中小城市,不但在人才培养上远远落后,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在引进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居于劣势,这不得不引起高度警觉。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才天生机制,在加大引进和吸引人才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够对本地人才进行培养或联合培养的有效政策可能才是这些中小城市为解决长期困扰其发展的人才因素的有效对策。固然目前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还可以利用政策上风往吸引外来的人才,那么随着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和政策的改变,这种上风必然逐渐消失(例如随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的崛起,珠三角人才开始流失)。假如城市不注重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人才,那么其信息化发展将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可能。因此,本文以为信息化人才培养在信息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人才水平的高低和数目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信息化应用质量的高低,所以城市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要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进一步比较各城市主成分Y
1与Y
2的得分值,可以发现在广东21个城市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题目。除广州市Y
1得分1.37,Y
2得分2.53,表示其经济发展实力与效益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应用水平和以及信息化人才发展比较协调外,其它珠三角地区城市两个主成分得分值差异很大。例如,东莞、珠海等城市,它们主成分Y
1得分和Y
2得分差距大于1.5,深圳市的差距甚至超过3,这说明这些城市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实力与效益、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应用水平和信息化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发展,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继续,将会演变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尽早实施有效的人才战略,可以帮助这些城市尽早着手解决发展瓶颈的题目,实现均衡发展。
利用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找出各个城市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处于的层次结构,利用主成分分析,既避开了由于中小城市统计指标体系的限制使我们选择指标不全面将给我们的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又避免了以往在评价城市信息化发展时各指标权重人为设置(或定性分析得到)的随意性,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地反映各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水平。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