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信息化影响要素分析及发展对策(5)
2016-09-08 01:09
导读: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统计数据的采集困难对指标体系的选取有所制约造成了一些不足。以信息化人才指标为例,选取的“万人大专以上在校生”指标主要反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统计数据的采集困难对指标体系的选取有所制约造成了一些不足。以信息化人才指标为例,选取的“万人大专以上在校生”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信息化人才未来的发展潜力。在选取反映信息化人才指标时,我们也考虑应加上 “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才”,该指标反映各城市当前人才状况,但由于很多中小城市并未设立该项统计指标,数据难以采集而放弃。
解决区域信息化差异的对策思考
加快经济发展
搞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进步经济效益仍然是今后尽大多数中小城市的主要工作内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是决定中小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不仅为中小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是推动中小城市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脱离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追求信息化建设进度是不可取的做法,信息化建设更不能成为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由于信息化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经济投进和市场推动,只有当中小城市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有能力搞好信息化建设。
加快信息化建设
中小城市信息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目标应定位在以信息化进步城市经济建设效益,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城市治理与创新能力的进步,而不应盲目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由于任何缺乏应用基础和市场基础的设施建设,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给地区经济建设雪上加霜。中小城市信息化建设得益于经济发展而逐步发展,反过来也将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小城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化能够全面增强中小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开发了中小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实践证实信息化已经成为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推动气力,如在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城市深圳、广州以及很多珠三角城市,信息产业早已成为这些城市的支柱产业,并一直积极推动着这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重视人才培养
教育水平落后和建设人才匮乏仍然是广大中小城市经济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进步中小城市的教育水平,重视中小城市的人才培养是完成区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一方面,省级区域政府应加强对中小城市教育投进,帮助他们普及初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地方政府也应采取积极主动的人才战略,采取多种发展措施,建立人才多渠道培养机制,在本地高等教育薄弱的情况下,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高科技企业的合作,进行联合人才培养、对城市现有人才进行的再培养以及定向培养,在大力引进外地人才的同时,还应主动留住现有的科技人才。
区域内外协同发展
解决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困难,可以依靠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辐射作用,首先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局域辐射地区,然后向周边地区渗透。
区域内地级城市信息化发展应采取非平衡发展战略,即中心城市信息化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广东为例,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广州、深圳所处的大都市圈的影响作用,加快都市圈内各个城市的信息交换和信息集成,辐射都市圈内各个城市信息化建设先行一步,然后再带动都市圈周边地区的经济与信息化发展。
促进城市发展
信息化发展速度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应保持基本协调一致。即信息化的发展应与城市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信息化若超前于经济发展,信息化则因难以获得经济支撑无法可持续良好发展,反之,信息化发展之后,则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做到使经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协调并进,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大学排名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信息中心.1999-2001年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评与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4,(3).
2.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