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治理的激励机制(2)
2016-09-22 01:19
导读:3、企业文档积累与更新制度 企业文档积累与更新每个企业都在作,然而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只有部分企业出年鉴或年度汇总材料,
3、企业文档积累与更新制度
企业文档积累与更新每个企业都在作,然而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只有部分企业出年鉴或年度汇总材料,一般都比较厚,有的还一年比一年厚,这都是由于没有将企业的文档积累与更新形成制度的原因。
建立文档积累制度,就必须有具体的知识治理职员将企业的技术诀窍、最佳实践整理成文字材料,将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优秀的营销与技术整理成材料,予以分类存档,以便供企业员工共享。这一点在分支机构比较多的企业尤为重要,由于一个部分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整理成规范的文档后,通过有效的知识分发机制可以快速为其他兄弟机构所共享,而避免了由于知识共享不够、信息交流不畅引起的不同分支机构重复开发某项技术、重复摸索某种营销方法造成的资源浪费。
建立文档定期更新制度,就会要求知识治理职员在规定的时间必须重新审阅已经存档的文件之间是否有过期的、失效的内容、繁杂的内容或互相冲突的内容,这样,就能确保存档文件的有效性、精炼性和一致性。
4、知识型项目治理机制
知识型项目与传统项目不一样,它更依靠于人的聪明和创新能力,对规定的时间和场地的依靠倒在其次。所以,对于知识型项目,更重要的是夸大人本治理和目标治理,而不是过程治理。夸大目标治理,就是要求在规定的本钱和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而不必要求在整个过程内要严格遵守企业的
规章制度,比如打卡、座班等等。
对知识型项目的参与职员还要夸大柔性治理和弹性治理。由于,项目的目标还有可能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而作一些相应调整。比如,别的企业已经实现了该项目的原定目标,那么,项目组就应该能充分学习别的企业的经验或技术,并且将目标调整到高于原定目标的位置上。所以,知识型项目的治理夸大人本治理、目标治理、弹性治理和柔性治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知识型项目的激励机制不但要考虑即期激励,还要考虑远期激励,并且根据项目风险的增加增大远期激励的比重。这是由于,有些项目的收益不一定能显现出来,这时企业往往会低估项目的价值,而项目参与职员一般会高估项目的价值,假如采用远期激励比如股票期权和远期分红等手段,充分考虑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的相容性,则项目实施就会顺利得多。
5、外部知识内化机制
企业的规模再大。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将与企业相关的所有专家和学者集于麾下,即使企业出得起代价,也不是所有的学者和专家愿意为某个企业终生效力,这就对企业提出了一个题目:企业如何将这些外部专家和学者的知识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知识呢?所以,我们提出,企业为了使外部知识内部化,就应该建立起相应的外部知识内化机制。
现在企业都感知到决策失误带来的危害,普遍熟悉到科学决策非常重要。并且,从经济学方面的角度看,将所有的人才集中于企业肯定是不经济的。因而请外脑的企业越来越多。不过,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一般都是请专家来会诊、来咨询、来评审或鉴定,具有临时性和偶然性。我们讲要建立外部知识内化机制,就是要订立长期、中期乃至短期规划,按照计规定期请专家来讲解、培训最新的业务技术、治理技术和经营思想,并且将外部专家所传授的知识加以整理成规范的文档,定期更新,成为企业内部可共享的知识。这样,企业获得外部知识就会既有规划,又能以一次投进,永久受益、全员受益。
6、知识宽松交流机制
知识运行机制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建立知识宽松交流的机制和宽松交流的环境。相比环境而言,机制的建立对于来讲更为迫切。比如圆桌会议机制、午餐会议机制、周末企业沙龙机制等都是可以具体操纵的制度。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有些企业为每个部分每周定一个时间举行圆桌会议,会上自由交流,没有主宾之分,只需要指定的知识治理职员作记录,并加以整理。有些企业特别是高企业比较重视午餐时间的开发,午餐时分,指定一个专门的职员交流其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而其他人则边吃午餐边听演讲,待大家吃完后,再给演讲人提些,由演讲人或知识治理者加以整理。有的企业定期搞周末企业发展沙龙,既有利于上下级的沟通,又有利于员工们献计献策。还有企业之间定期搞董秘沙龙。董事长沙龙等等。像这样的只要制度化,并且给定一个宽松的情境,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