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残缺及其修补的探讨(3)
2016-10-20 01:04
导读:更一般地说,内部控制体系的残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妨碍了内部控制体系功能的发挥,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对内部控制体系
更一般地说,内部控制体系的残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妨碍了内部控制体系功能的发挥,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残缺进行修补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是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公司法》等相关法规的基本要求,更是现实的迫切要求。
三、内部控制体系残缺的修补
(一)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纳进内部控制体系之中,修补其层次残缺
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控制体系,任何一个层次的残缺都会影响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处于较高层次,制约着较低层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解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控制、监视和激励,即所有权、监视权和控制权三权分离与制衡题目,其目标是保证公司决策权行使的公道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应从源头抓起,在内部控制体系的视野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以公司治理和治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如前文所述,我国新《公司法》已经从法律层面对这一较高层次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完善,但如何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避免出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空壳化,大股东操纵,总经理独裁等不公道现象,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逐步解决。鉴于这一层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对这一层次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应按照新《公司法》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而具体地写进公司的章程之中,通过公司这一“根本***”的权威,有意识地往维护,避免其遭到侵犯的威胁。在这方面新的COSO报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鉴戒的框架。我们可以通过落实其定义的8个要素,树立风险观念,着眼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来增强该层次内部控制的可操纵性和动态有效性,并为较低层次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要素,修补其要素残缺
,很多企业都有比较“漂亮”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制度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由于其信息与沟通和监控要素的欠缺,往往是“好看不好用”,根本形不成一个在现实中发挥作用、自我持续调整改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中航油公司就是一个典型。因此,我们应从这两个要素进手,修补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素残缺。
第一,加强信息活动与沟通。信息活动与沟通要素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设施,对内部控制体系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有效信息是实现权利优化配置的基础,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解决好信息保障题目。机的普及,大大进步了人们的信息沟通能力,企业为了更好的应对内部及外部情况的变化,纷纷建立起基于信息技术的治理信息系统。尽管这些治理信息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是却为企业有关部分的决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信息保障,进步了决策的性。内部控制体系信息与沟通要素的引进,应这方面的先进经验,着眼于建立具有“实时反映”和“信息集成共享”功能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这一信息系统与企业原先的治理信息系统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除了各自的专用信息之外,两大信息系统可以并且应当共享信息,以避免企业信息本钱的无效增长。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存储能力,为企业内部控制主体权利的互相监视与约束及其公道配置提供有效信息,最大限度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题目。
第二,加强全方位的监控。信息与沟通要素的引进,促使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为实现全方位的监控提供了信息保障,除此之外还应建立相应的监控组织,提供实现全方位监控的组织保障。目前审计署、内部审计协会正在积极推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其中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是其重要。内部控制体系的监控组织建设因此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完全可以通过将监控职能赋予内部审计机构的办法,将其纳进内部控制体系之中,变为内部控制体系的监控组织。另外,内部审计的性质及其功能也为其组织机构融进内部控制体系,发挥监控职能提供了可能。内部审计机构实施有关的审计活动,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公道性和有效性,风险治理的公道性和有效性,政策、措施的执行及其效果,经济合同、计划的公道性及可靠性,企业经营、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重要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的公道性、有效性以及人事政策实施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自我评价,为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指引。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这一较高层次的内部控制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起关键性作用,企业通过内审机构自我评价,其独立性会受到质疑和影响,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一任务外包,交给处于超然独立地位的师事务所来完成。总之,企业要通过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全方位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