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能力题目探讨(2)
2016-11-01 01:00
导读: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仅仅是政府机构的“附庸”,即使具有企业家潜质也只能被限制。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通过改革逐步实
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仅仅是政府机构的“附庸”,即使具有企业家潜质也只能被限制。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通过改革逐步实现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家天生的土壤也在形成,但究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时日尚短,加之旧体制下产品观念等长期影响,不仅埋没了一批潜伏的企业家,也使现实中一些企业家才智的发挥受到制约。
市场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从生产领域说,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不够,布局和结构不尽公道;从流通领域讲,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要素的价格水平还不能真正反映供求,市场功能的发挥还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阻滞;从企业制度看,产权关系尚未明晰,企业独立的利益主体还未确立。
2.2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是制约国有企业效率改善及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激励机制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企业家利益阶层,其收进与企业的业绩相关性不大;夸大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利益;收进构成不公道,名义收进低、灰色收进多;尤其缺少激励国有企业经营者追求企业长远利益的股权分配或股票期权制度。在约束机制方面,未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于企业家市场不健全,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不完善,市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竞争约束难以实现,导致所谓“内部人”控制;赏罚措施不到位致使企业经营者更关心其
政治前途和个人人力资本价值,职务消费无穷扩张,出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加之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淘汰机制,往往只有等其离岗时,才发现企业经营治理中的漏洞,才发现国有企业财产大量流失,而这往往已是既成事实的损失。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3 传统文化中某些陈腐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阻碍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其中的一些精华,如“诚”,“信”,“和”等已被证实完全可以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融合,但某些陈腐观念与价值取向确实与商品经济的实质相抵触,不利于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和企业家的产生。这些观念和价值取向表现在轻商贱商、陈腐的义利观、儒家“中庸之道”。
此外,缺乏正规系统的治理培训与学习,亦不利于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与能力提升。中国企业家往往精通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对经营治理则知之甚少。在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3 中国企业家能力提升策略
3.1 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
(1)文化观念环境。政府要大力宣传企业家魅力和企业家精神,使人们了解企业家艰苦创业的光荣业绩,充分熟悉企业家是经济崛起的动力、民族振兴的英才,使全社会尊敬爱护企业家,这将极大地鼓舞广大企业家奋发图强,同时激励更多有识青年立志成为企业家。此外还要努力营造宽容、竞争、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
(2)体制制度环境。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步伐,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利。要真正在我国建立起现代企业家制度,①改革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废除官本位,建立企业家职业本位机制;③通过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测评、资格认证,实行市场准进制度,把企业家推向市场。
(3)法律法规环境。用法律形式规定公司经营者的职责权利,约束其不得滥用权力或侵害公司资产,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来监视其行为,对于破产倒闭公司法院除调查其是否在原公司经营活动中存在渎职行为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外,在国家法律中还应明确规定,使其在一定时间内或永远不得再任经理、董事等职务。 3.2 构建有效的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企业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家激励机制的构建是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企业家激励机制的设计主要包括:①报酬机制。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近年来开始鉴戒西方企业的做法,实行年薪制,目前实行股权或股票期权激励的企业也越来越多。②控制权机制。一方面应敢于承认控制权收益的公道性,同时规范控制权收益,使其与经营业绩挂钩;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国企改革,规范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培育外部治理机制。③声誉机制。当前建立国有企业家声誉机制,应改革国有企业干部人事治理制度,增强企业家职业化倾向,保证企业家具有长远预期。同时,要废除国有企业家行政任命制,培育充分竞争的经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