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自主创新与收进分配激励机制
2016-10-30 01:06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浅谈企业自主创新与收进分配激励机制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 要:自主创新,不仅
摘 要:自主创新,不仅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步,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收进分配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自主创新;收进分配;激励机制
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期间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排名中我国仅居于第28位。很多技术,甚至是关键核心技术上对外依靠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日仅为5%左右;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2004年,规模以上产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397亿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仅61亿元,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的水平。从2001年我国加进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屡遭国外反倾销的诉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没有把握更多的核心知识产权,而仅仅沦为制造大国。媒体报道的另外一些事实同样引人注目:“德国大众的很多零部件长期都在欧洲价格的基础上加价卖给中国国内合资厂商,通用汽车公司每辆车在美国国内赚145美元,在中国却赚2400美元。本田公司在广州生产的雅阁牌轿车,售价高出日本国内价格约六成左右。”“改一个螺丝钉都必须得到外方母公司的批准”,“合资轿车厂连一个零部件都无法改造”。此外中国不得不付出生产的手机价格的20%,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用度。“随着劳动力本钱的不断进步,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上风在不断弱化。因此,中国的产品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压力越来越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已经意识到,要赢得市场,就要靠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只有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才能保持企业持续不断地发展。2005年温总理在其政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长久地保持上风,取决于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并要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作为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着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上风企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进创新型国家行列。据此,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当之无愧地成为主角,在竞争中从拼资金、拼资源,转移到拼人才、拼科技创新、拼自主知识产权上。企业的 “自主创新”已由理念上升至战略层面,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已成为“十一五”期间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
企业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主要源自企业处于经济全球化及国际竞争的最前沿,最贴近市场,最能了解市场现实的需求和潜伏的需求,能够有效地把握自主创新的方向,使自主创新技术、产品等成果符合社会的需要。同时,自主创新需要投进大量资金和人力,只有企业有能力通过市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而收回研发本钱,并取得收益,以此体现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但是,企业自主创新之路并非坦途,而是任重道远。目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于2005年第四季度对中国企业500强科技自主创新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制约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有七大因素,他们是: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激励制约机制不完善、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技术市场不健全;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相关的政策环境不完善;近半数企业遭遇知识产权纠纷;产学研缺乏沟通;我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等。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其政府投进的经费在全部研发经费中占29%,企业占66%,日本则分别为19%和72%。因此,外国企业只有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并通过不断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吸引、用好、留住高素质人才,才能激发人才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进步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保证企业创新战略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