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权威、企业绩效与国有企业改革

2016-12-27 01:04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权威、企业绩效与国有企业改革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提要:本文以为,内部
提要:本文以为,内部权威位势的不断进步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特征。企业权威在一定条件下对企业的效率具有正面的。改革开放后企业绩效的持续改善是由于企业权威主体的日渐明晰化以及权威程度的不断上升所致。权威度在各相关利益团体“讨价还价”博弈中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正是中国企业改革的微观逻辑线。

  关键词:权威/企业绩效/改革路径

 
  一、引言:的提出

  本文试图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其效率。宏观统计表明,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统计数字本身并不能很好的解释中国经济的微观机理。为了明晰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机理,我们需要对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行为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绩效变动作一深进的考察。我们以为,企业内部权威(Authority )位势的不断进步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经济绩效的持续改善是由于企业权威主体的日渐明晰化以及其权威程度的不断上升所致。我们证实,企业权威在一定条件下对企业的效率具有正面的影响,权威程度的变化正是中国企业改革过程所暗含的微观逻辑线。

  二、相关的评论性回顾

  科斯首次提出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权威”概念。科斯从交易用度的角度比较了市场价格制度与企业内部制度的效率。在科斯看来,市场和企业是两种可替换的资源配置方式,只不过前者以非人格化的价格调节来实现,而后者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二者之间的选择依靠于市场定价的本钱与企业内官僚组织的本钱之间的平衡关系。科斯指出,企业之所以能出现,是由于权威关系能大量减少需分散定价的交易数目。①「Roland H.Coase , Nature ofthe Firm.Econommica,1937,pp.368—405.」张维迎则将权威看作企业的一种特征,与企业所有权相联系。张维迎提出,权威来自委托权,是企业内部所有权地位不同的人之间的劳动协作的一种方式,是由所有权衍生出的、重在实施的一种影响力。在承认权威是企业一个很重要的特征的同时,张维迎批评科斯未能将与委托制(Principalship )相关的“权威”与市场营销功能(Marketing )相关的“指挥”(Direction )区分开来。②「参见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按照张的观点,权威仅与委托权相关,而指挥则与经营功能相关,却不一定与委托权相一致。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我们以为,张维迎和科斯的分歧主要在对交易用度外延的理解上。张将交易用度限制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从这个基点出发所定义的权威是比较狭义的权威权威只是企业组织架构成立初始阶段由物质资产所有者赋予代理人的静态权威。他忽略了这之后代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静态权威”中注进人力资本的动态过程。从减少交易用度角度出发,科斯的定义则广泛得多,涵盖了企业从成立到运作过程中的所有阶段。但是,科斯没有进一步将交易本钱与企业内部权力架构联系起来,我们将通过权威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题目。

  委托—代理理论是国有企业题目的主流论。但它不可避免的会碰到“所有者缺位”题目。为了避开这个障碍,王红领曾提出,改革的逻辑顺序应该首先是构造“非政府化”的公有企业委托人③「王红领:《委托人“政府化”与“非政府化”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关于中国乡镇企业转制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许小年、王燕的研究似乎为王红领的观点提供了佐证。④「许小年、王燕:《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制结构与公司治理》,梁能主编《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05—127页。」但假如考虑到法人股的所有者大多为国有企业,这又产生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同样是国有资产的代理人在作为法人股代理人时会重视其代理的国有资产的收益而作为同样性质的国有资产代理人—上市公司的经理层却会腐蚀委托人的利益呢?本文中,我们不再严格区分谁是国有资产的委托人,谁是国有资产的代理人,而将他们同一于“权威”的框架之内。这样我们可以有效避开国有企业“产权虚位”题目。
上一篇:小企业国际化研究:一个概念模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