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欺负研究述评(2)
2017-02-04 01:16
导读:工作环境欺负题目研究的相关变量 (一)前因变量 对于工作环境欺负产生的原因分析是学者们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纵观当前的研究,主要有三类工作环境欺负
工作环境欺负题目研究的相关变量
(一)前因变量
对于工作环境欺负产生的原因分析是学者们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纵观当前的研究,主要有三类工作环境欺负因果模型。
1.夸大欺负者和被欺负者特点的因果模型。Einaresen等人研究发现工作环境欺负中的受害者一般自尊水平较低,且具有社交焦虑。其他人倾向于把受害者描述为认真的、迂腐的、不通事故、对自己的能力及资源的看法不客观,对环境要求不现实。Gandolfo用MMPI-2对美国工作环境欺负的受害者和非受害者进行丈量的结果显示,受害者比其他人更敏感、多疑、易怒。另外,心理学界对侵犯者人格的研究很多,例如权威人格、粗鲁人格、小***以及性侵犯倾向等,这都说明侵犯者所具有的共同的人格特点。
2.关注组织中人际互动特点的因果模型。人际冲突是欺负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Brodsky以为侵犯是人际互动的固有特点和基本机制,因此不能减少组织欺负行为的发生。与此观点相似,Thylefors(1987)和其他的研究者以为欺负是组织中的“代人受过”过程,被欺负者所承担的“替罪羊”角色在工作组织中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保证组织的正常功能是必须的。因此欺负是组织中人际互动的固有特征,或者是组织和工作群体中不可避免的冲突造成的必然结果。
3.从组织气氛和特定工作环境角度探讨工作环境欺负产生原因的因果模型。从组织气氛和工作环境角度探讨工作环境欺负产生的原因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例如Leymann(1992,1996)等夸大了组织因素的重要性,以为工作环境欺负产生来源于组织内部的工作设计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题目。Einarsen等人调查研究发现,工作环境欺负的发生与组织和社会工作环境的多个方面明显相关。其中领导、角色冲突、工作控制与工作环境欺负的发生明显相关,角色、工作和责任的高度模糊和冲突引发了组织内部高度的挫折和冲突。另有研究发现,私企、大规模的组织、男权组织和产业组织中欺负行为更多,这也许与组织中的权利间隔相关。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后果变量
近年来,西方对工作环境欺负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工作环境欺负所导致的消极后果主要体现为对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的影响。
工作环境欺负对个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被欺负者产生压力、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我贬低、职业倦怠、人际关系题目、生活不满足等,进而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例如,Ashforth(1994)从对独裁领导的理论分析的角度发现,欺负行为导致被欺负者产生挫折感、压力感、无助和工作离间、降低自尊水平及生产率、降低了工作团队的凝聚力。Einarsen等人研究发现,工作环境欺负与心理题目、身心疾病、生理疾病有明显相关,并证实工作环境欺负与身心健康水平呈负相关,自我贬低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更紧密。 工作环境欺负对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组织生产率降低、增加病休和离职率、增加索赔和赔偿责任、降低组织承诺。
(三)中间变量
从现有资料来看,研究者以为欺负不是直接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的发生机制,而是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原因变量,并且可能最后导致身心健康的损害。
Raymond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发现遭受欺负的人可能反过来以欺负为手段进行还击。他采用因子分析将欺负行为分为词语辱骂、阻碍工作和使渺小化,欺负的应对方式分为自我怀疑、消极应对、忽略欺负和题目解决四种。其中,前两种都会引起遭受欺负的人还以相同类型的欺负。词语滥用类的欺负与题目解决的应对方式有关,使渺小化与自我怀疑、消极应对、忽略欺负等应对方式有关。对欺负影响身心健康的过程研究发现,消极的应对方式、人际支持的丧失是欺负影响身心健康的关键。
Einarsen对侵犯行为的研究发现,受害者人格特点和社会支持系统状况对侵犯与健康的关系有调节作用。有较强社会支持系统的被试者面临欺负时受到的伤害较少,具有乐观、灵活、高忍耐力人格特点的员工比消极人格特点的员工遭受伤害的程度更低。另外,社交焦虑水平较低、拥有正向自我印象的员工比其他人能够更好的应对消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