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正式模式的中小企业知识治理策略(2)
2017-02-05 01:04
导读:(一)中小企业知识治理的“非正式”特征。正式组织是指为有效实现共同目标而规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主要是指一种
(一)中小企业知识治理的“非正式”特征。正式组织是指为有效实现共同目标而规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主要是指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成员间主要由于志趣相投等因素而连接在一起,主要采取口头方式——即非正式信息交流——进行直接沟通,灵活而快捷。
人们已经熟悉到,非正式组织有利于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从组织内部信息存储和传递的方式来看,信息可分为口头信息和书面信息两种。前者构成组织内正式渠道传递信息的主要来源,后者构成非正式组织信息的主要来源。口头信息存储在组织成员的大脑里,只有存储到文档中才是书面信息。可以推论,企业大量的重要信息或知识并非以文档形式存储,而是存储在人脑中,作为个人信息或知识以口头方式进行传递,员工获取知识或信息显然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非正式交流。正式组织的等级链还表明了传递信息的途径,但沿着等级链的信息传递不可避免会发生信息扭曲和失真,所以,现代组织总是力求“信息交流的线路必须尽可能地直接或短捷”,以加快信息交流速度并减少传递误差。非正式组织的信息传递恰好不受正式组织层级及隶属关系的约束,其传递间隔短速度快,有效减少传递过程的扭曲与失真。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坦诚交换意见,保证良好的沟通效果。然而,大多数企业沟通渠道不完善,阻碍了员工之间互相交流好的经验技能。《辽宁省知识治理与企业再造题目》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表明: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到他人好的经验的只有25.8%,45%的人觉得了解其他员工的好的工作经验是件困难的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实际上,非正式信息交流——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所进行的交流——一直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调查证实,科研职员从非正式信息交流中获得的信息占1/3以上,普赖斯(D.J.Price)甚至以为,专家信息来源的80%是通过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获得的。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的“创新扩散理论”指出,创新可以通过人际关系这种非正式交流的渠道得到充分的扩散。这主要是由于非正式组织成员相同或类似的价值观以及相互信任的氛围。在创新扩散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来自于近间隔的相互学习和追随。因此,已形成的社会结构和价值标准有助于在组织内产生非正式交流的社会氛围,为构成创新的信息来源和创新扩散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创新扩散理论说明,在创新向社会推广和扩散的过程中,大众传播能够有效地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而在说服人们接受和使用创新方面,人际传播则显得更为直接和有效。由于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制度的严格约束,不仅大量知识或信息已储存在个人大脑中,非正式交流也在组织内部信息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中小企业需要重视非正式因素对知识的获取、传递和共享影响的重要原因。
需要留意的是,至今很多中小企业对团队建设未给予足够重视,未熟悉到加强非正式交流有助于培养团队意识。由于员工数目较少,企业经营者更多从员工个体的角度进行治理,没有意识到组建团队的价值。就知识治理而言,无论是知识的创造、传递或共享,都以团队为重要的运作平台。团队建设的滞后将对构建知识治理基础造成较大制约。笔者所调查的不少员工以为:假如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充分分享信息、知识和经验,能加快业务进度,进步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这就表明,加强沟通和交流,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员工个人成长的愿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基于“非正式”特征的中小企业知识治理策略。中小企业在实行知识治理时,不应“一刀切”,而应考虑把正式和非正式的途径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从容有序地推进知识治理的实施。就知识的获取、共享、扩散和保护四个流程来看,除了知识“保护”流程因涉及企业机密(包括技术秘诀、贸易秘密等知识产权)应采用规范的合同形式外,其余三个流程可以先从非正式策略人手。主要策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