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正式模式的中小企业知识治理策略(3)
2017-02-05 01:04
导读:1 知识获取策略。主要表现为两个基本策略:第一是规范的获取策略。整理文档并进行回档治理,同时规范和优化企业核心流程并书面化处理(前者应经常进
1 知识获取策略。主要表现为两个基本策略:第一是规范的获取策略。整理文档并进行回档治理,同时规范和优化企业核心流程并书面化处理(前者应经常进行以系统积累文档,后者可定期进行以持续优化流程)。这两项工作是形成显性的组织知识和推进知识治理的重要基础。第二是非正式策略。通过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确保知识或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传递和活动,促使隐性知识储存在尽可能多的员工大脑中,不断增加企业个人知识存量。经营者的重要任务首先在于建立较规范的文档治理制度,并形成公道的书面化业务操纵规程,确保组织知识的逐步增加;其次,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在促进员工(尤其是新员工或经验欠缺员工)成长的同时,增加企业的个人知识总量。
2 知识扩散与共享策略。必须熟悉到,只有个人知识能为组织共享,使更多的人把握少数人具备的隐性知识,才能形成基于知识治理的竞争上风。这就要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扩散。然而,个人知识的隐性特征和私有性,阻碍着知识的转化和传播。很显然,信息和隐性知识的拥有是某种特权和上风的象征,与他人共享会使得某些拥有者(所谓“关键人物”)丧失在组织内部的某种上风。同时,企业缺乏交流场所和氛围也增大了知识扩散的难度。为此,中小企业应采取灵活措施来应对。例如,建立项目或工作团队,让各部分、岗位共同参与某个项目或工作;采用工作轮换制,让员工在不同部分或岗位公道活动,促进经验与知识的传播;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和引导政策,等等。关键在于:通过设计这些渠道和机制,使员工自然混杂在一起,使知识以非正式交流方式进行扩散,增强知识外溢效应,进步组织内部的知识扩散效果。
3 培训与非正式交流融合策略。笔者以为:促进知识共享是企业培训的核心,消除员工的“不可替换性”应作为企业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除了开展内部集中培训之外,还可采取多种方法。(1)业绩优秀者先容经验、技巧和成功心得等,由企业整理成可供共享的方法或知识来提升其他员工的能力。(2)推行导师制。可以由业绩优秀者任导师,建立类似师徒的关系(以上两项可结合激励制度来进行)。(3)非正式方式的培训。企业专门设计某种特定沟通环境来完成知识共享的过程。例如,本田公司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题目时,就会组织一场团队户外活动,员工边洗温泉边喝清酒交流,成员在放松的环境里交流,往往会得到满足的解答。美国的ALPHA公司则向员工提供游戏室设备,让员工可以安排时间休息或进行部分对抗。结果显示,员工在游戏室内不但促进了不同部分的交流,对于工作上的题目与同事沟通数目也有明显增长。(4)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发挥企业网站等信息技术的沟通作用。中小企业还要夸大团队绩效,不应简单地以个人业绩高低来建立薪酬制度。团队绩效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员工之间基于非正式层面的协作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创新、传递和共享,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把知识资源转为企业利润和竞争上风的来源。此外,企业还应考虑把内部网站建设为“知识共享库”,形成员工之间互动共享的知识平台,而不仅仅是作为完成业务的工具。例如,IBM公司以协作和共享为宗旨、基于Web 2,0的“创新梦工厂”(Innovation Factory),可以帮助改变企业组织的知识结构,促进员工更频繁和密切的相互之间的直接交流与学习,从而形成企业创新和成长的动力源泉。
三、结束语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理论和实践已经证实,企业内部的非正式交流是创新的主要源泉,可以实现经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大量信息、各种思想意识的碰撞产生了创意,增加了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使人思维灵敏与灵活,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应该留意到,非正式交流也存在一些劣势,如交流信息存在时间短、交流范围有限、交流组织结构性差、组织体系不严密、个人信息处理量小等。这是在中小企业在知识治理中应用“非正式”途径和手段应加以留意的。重要在于,中小企业应更多地熟悉和理解其独占的“非正式”特征,公道推进知识治理的实施,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