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现状及原因(2)
2017-02-20 01:00
导读:1994年以来,乡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呈下降趋势。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其数值分别为63.98%、61.97%和60.27%,2002年更是下降到55.05%,从企业银行短期
1994年以来,乡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呈下降趋势。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其数值分别为63.98%、61.97%和60.27%,2002年更是下降到55.05%,从企业银行短期和长期借款比重下降也可以看出这个趋势。银行短期借款占负债总额比例由1994年的21.32%下降到2002年的16.87%,银行长期借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由1994年的10.45%下降到2002年的6.44%。这与乡镇企业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不相当。
(二)长期负债呈下降趋势,自有资金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以乡镇企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活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不仅保持在80%以上,而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其数值分别为80.78%、83.16%和84.65%,2002年则上升为84.93%。长期负债比重的下降,使中小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的再投进,而金融机构的作用并不明显。从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比例最高,为51.27%;引进资金比例次之,占27.69%,其中外资比例为10.73%;金融机构贷款比例居第三位,占13.05%;国家及有关部分扶持资金和其他资金占8%。
分地区看,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内部构成中,差异较大的是自有资金和外资比例,而金融机构贷款比例差异并不明显。在自有资金的比例上三大地区差距明显,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高近15个百分点,说明东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相对较高,自我累计能力较强。
(三)获得长期融资更为困难,融资渠道少而不是资金少
近年来,全国金融机构存贷差连年增加,到2005年末其余额已达9.2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③ 由此可见,金融机构的资金是比较宽裕的。但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04年《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总报告》显示:2000-2004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呈现七大特点:一是对中小企业融资总额虽有较多增加,但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和新增票据融资所占比重均有所下降。二是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型企业主要采取担保、抵押方式,票据质押贷款比重呈上升趋势;小型企业主要以质押方式为主;金融机构一般不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三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四是中小企业的总融资本钱一般高出法定贷款利率的40%以上。五是中小企业效益对其融资可得性起决定性作用。六是一年内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一般不能从银行贷款。七是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④
中国大学排名 根据国民核算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资料,中国目前所有企业拥有的不动产达88 567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小企业41 087亿;农户42 092亿。所有企业拥有的存货达51 394亿:其中中小企业30 326亿、农户1 024亿;所有企业拥有的应收账款55 519亿,其中中小企业3 276亿。由于现行法律的限制,存货、应收账款和农业资产等动产不能用于担保,有16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闲置,假如按照50%的贷款折扣率计算,这些资产原本可以担保天生约8万亿元的贷款,相当于我国金融机构三年的新增贷款额。
由于金融机构是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集中体现在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难。银行可提供的信贷资金总量与企业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信用总量存在巨大的差额。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末,全国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本外币贷款185 461.32亿元,而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却只有2 168.99亿元,占比仅为1.17%。⑤
(四)我国银企对中小企业融资,银行普遍存在“惜贷”、“慎贷”甚至“恐贷”现象
向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在我国,基于维护银行信贷安全所产生的所谓“银企关系”或“信贷关系”题目一直不被重视。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银行开始普遍重视信贷资产的安全题目,银行开始收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对中小企业融资,银行普遍存在“惜贷”、“慎贷”甚至“恐贷”现象。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始抱怨银行的信贷条件过于苛刻,无法使它们获得所需要的贷款。1998年我国企业信贷曾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负增长,其中,中小企业信贷受影响最大。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有一个调查称,约77%的企业反映资金紧张,而且企业规模越小,资金融通越困难,“金融缺口”已经成为很多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