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总部经济理论看广州物流业质量上风(3)

2017-08-13 06:43
导读:(四) 商务上风 经济国际化程度居全国领先行列,总部存量资源上风较大。截至2004年底,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家外资企业和2000多个外商办事机构

  (四) 商务上风
  经济国际化程度居全国领先行列,总部存量资源上风较大。截至2004年底,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家外资企业和2000多个外商办事机构在广州运作。世界500强大企业已有127家进进广州。为进一步提升广州现代物流国际化水平,广州市正采取以下措施:
  大力推进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引进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国际大型物流企业,以规模化、高水平的大型项目带动、促进广州市物流业的跨跃式发展;建立“全球采购,广州集散”的大宗产业原材料采购交易平台,现已成功建立全国第一家塑料原料商品的现货电子交易所广东塑料交易所,包括广州华南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广州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在内的一批各具特色、交易量大、交易方式齐全的采购交易平台也相继投进运营;设立大型国际采购配送中心,构建城市配送中心体系,推进国际综合物流采购分销中心的建设,吸引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国内著名品牌的区域销售公司、大型企业的采购配送中心,以及资本雄厚的批发商、代理商和经销商,建成一大批高水平的商品交易市场和大型物流中心;多方拓展与国际物流等相关行业合作交流的渠道,加大专业招商力度。组织穗美物流货运业合作发展交流会等活动,为广州本地产品成功“走出往”,打进美国市场提供了新的物流渠道。
  (五)政府服务上风
  广州拥有难得的、良好的制度基础,这些制度基础代表着公道正当营商的法制环境。2006年由广州市经贸委牵头研究制定的《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即将出台,在《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中,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促进我市物流业的发展,包括八方面的具体扶持政策: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划和用地政策、物流财税政策、物流信息化政策、物流通关政策、用电优惠政策、工商企业分离物流业务扶持政策、规范物流运输车辆治理政策。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广州物流业发展总部经济存在的质量劣势
  尽管广州物流业拥有很多发展“总部经济”的独特上风,但广州市陆向经济腹地狭小,人力资本丰度不高,因此,相对于流量指标,质量指标所反映的发展“总部经济”的质量上风并不明显。
  (一)前向劣势
  前面提到,在2006年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序中,广州落后于北京与上海,深圳则紧随其后;在各分项指标中,广州的位置也并不比北京、上海、深圳乐观。其中在基础条件得分上,广州落后于上海,排第二位,北京、深圳紧随其后;在商务设施上,广州落后于北京、上海,位列第三;在研发能力上,广州落到了第五位,深圳上升到了第三位等等 。此外,与广州毗邻的香港已经吸引数千家跨国公司在港设立亚太总部、地区总部,广州要抢香港的地位目前是不可能的,只能配合香港来发展自己的“总部经济”。近年来还出现过这种现象,本来珠三角的一些企业可将总部搬来广州,但却往了香港,如科龙团体总部。再有,新加坡也是广州潜伏的一个巨大的竞争对手,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有6000多家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
  (二)后向劣势
  国内的重庆、深圳、天津、大连、沈阳、青岛、济南、厦门、杭州、武汉、南京、 西安、郑州等一批中心城市或者区域中心城市也都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对广州而言,在竞争中并不轻易,尤其是与它不分上下的近邻—深圳。 根据“总部经济”理论,拥有战略资源的地区将成为企业总部的聚集区域,在这方面,广州与深圳不相上下,特别是吸引珠三角地区的企业总部进驻方面,广州能开出的条件,深圳都能开出 ,甚至还可能更优惠。
  (三)技术创新滞后
  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广州高层次的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瓶颈”导致的“短边效应”有可能大大制约广州物流业“总部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看,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几乎没有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
上一篇:基于制造企业的ERP、SCM与CRM的整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