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间接融资模式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3)

2017-08-15 01:48
导读:3.2 对日本的阻碍作用 首先,间接融资模式削弱了股东对企业治理者的控制,使个人股东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由于企业采取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融

3.2 对日本的阻碍作用
首先,间接融资模式削弱了股东对企业治理者的控制,使个人股东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由于企业采取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融资,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个人股东的持股比重不断下降,法人股东(主要是银行股东)持股比重不断上升。通常法人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愿看不强烈,银行对企业的监管只是一种相机性监管。当企业严重依靠银行提供的贷款时,股东对企业的重要性就大大削弱了。这就加强了企业治理者的自主性,结果导致股东的利益得不到维护,企业给股东的分红很少,私人股东对投资股票市场的积极性也就削弱了,也就导致股票市场不发达。
在企业高级治理层缺乏股东监视的情况下,治理层的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扩大企业的规模。由于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高层治理者在行业内部和员工中威看也就越高。同时也就意味着它在企业内能够得到更好的位置。治理层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在证券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只能向银行大量贷款,结果导致企业盲目扩张和高额的负债率,进而出现企业的非效率。
其次,企业间接融资模式导致银行过度放贷,这不仅弱化了央行调控国家经济的职能,而且导致日本贸易银行在***幻灭后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战后日本政府实行鼓励银行放款的政策——采用护卫舰队模式下的金融体制,担保银行不破产;把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数额作为批准银行开设新的分支机构的主要标准,进步了银行向企业放款的积极性,一旦企业需要贷款进行设备投资或者技术创新,银行总是给予满足,甚至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仍然向企业提供融资。同时,日本银行用向都市银行提供信贷的方式来供给货币,使都市银行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信贷资本。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长了,都市银行就失往较高的资本活动意识,总是迫不及待的放款。过度放贷使企业很轻易获得资本,延缓了长期和短期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削弱了中心银行利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职能。日本***幻灭以后,不少日本贸易银行在其关系企业由于过高的负债率而破产后,积累了不少的不良资产,使日本贸易银行长期陷进不良资产过多的困境中。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总之,日本间接融资模式是在日本封闭金融制度下的产物,其在封闭经济下对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消极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改革以后,其逐步走向崩溃。
4 对的启示
从战后日本间接融资模式成功的实践来看,在金融市场不完善、融资途径比较单一的情况下,间接融资模式是经济后发展中国赶超经济发达国家的有效工具。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企业从证券市场获取融资受限诸多。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发展的资金,仍然主要依靠银行的贷款。由于的原因,作为我国银行主体的国有贸易银行长期受到国家严格的保护,并面临着软预算约束,导致国有银行进取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在对企业融资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受到各级政府过多,向企业融资后,又经常不能有效监视企业落实融资计划,使银行对企业监视名存实亡,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呆账、坏账。在金融国际化、自由化日趋深进的背景下,必须增强银行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银行风险,并加强对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监视,以增强我国贸易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使间接融资模式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朱明.日本经济的盛衰[M].合肥:中国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2 高柏.日本经济的悖论——繁荣与萧条的制度性根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徐梅.日本的规制改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上一篇:江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