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宁波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探讨(3)

2017-08-19 04:37
导读:四、宁波中小企业加快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利用政策扶持上风,发展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宁波市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敏锐地意识到物流业发展对

  
  四、宁波中小企业加快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利用政策扶持上风,发展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宁波市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敏锐地意识到物流业发展对一座城市的战略意义。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了《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提出了力争通过10—15年努力,将宁波建设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综合物流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三角洲国际物流关键的战略定位。
  2006年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出台了《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治理办法》。将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物流中心、物流项目、物流信息化及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等建设,优先资助宁波市重点物流企业及通过国家标准认定的2A(含2A)以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业引导资金资助范围包括:物流信息化项目,包括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中心公共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物流中心内物流企业的仓储系统、自动分拣系统、无人搬运系统等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项目;现代物流推进和人才培训等。符合资助范围的各物流项目,在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可以申请专项资金补助。在补助金额方面,《办法》规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中心公共信息系统项目的补助,原则上在项目实际总投资的50%以内确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补助按项目实际总投资(不含土建)的30%以内确定;物流中心内物流企业的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的补助,按实际总投资的20%以内确定,单个项目的补助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项目中的单个项目补助额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在2008年5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又印发了《关于培育第四方物流市场的扶持政策》,确定了第四方物流市场实檀越体(平台企业)、会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政策。此外,浙江省也在2008年出台了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可见,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恰逢其时,企业要善于利用政策上风,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   2、利用港口资源上风,发展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宁波位于我国三大最发达经济板块之一的长三角南翼,长三角地区固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但也存在着资源匮乏的缺点。而宁波在长三角诸多城市中却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上风。宁波港是著名的深水良港,2005年货物吞吐量稳居中国大陆沿海港口第二位,居全球港口第四位。特别是2006年宁波港与船山港进行战略合并之后,宁波——船山港已向世界三大港的目标发起了冲刺。
  宁波——船山港发展的关键在于其经济辐射作用。目前,港口的主要业务来自于浙江特别是浙南部地区,浙江省集装箱从宁波港出运的比重已达50%以上。同时,宁波——船山港也正在积极推进义乌、金华、绍兴、余姚等“无水港”建设,构筑省内物流网络。而随着江苏、安徽等地经济快速发展,这些邻近省市也已经成为它的重要货源。
  可见,宁波已成为事实上的浙江物流基地,身处其中的中小企业利用港口资源上风,加快自身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必将大大降低物流本钱,进步经济效益,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3、利用块状经济上风,发展跨企业物流协同治理平台。宁波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具有因产业集群而形成的块状经济上风。宁波块状经济总量规模占浙江省总量的28%,居全省第一。2005年,浙江省14个产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的块状经济区块中,宁波占了7个,依次是电气机械、金属制品、塑料制品、通用设备、服装、纺织和工艺品。块状经济的发展,使众多“小舢板”有联合成“航空母舰”共同抵抗风浪的可能。宁波中小企业应该朝利用协同商务、发展跨企业物流协同治理平台的方向前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协同商务最初由Gartner Group于1999年提出,其定义为:一种激励具有共同贸易利益的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贸易战略,其主要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对这种贸易模式的治理即是协同治理:利用Internet技术,将企业内外部资源和业务流程整合,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协同商务不仅可以使中小企业“抱团取热,度过严冬”,也是企业日常经营所应采取的举措。由于现代企业已经形成了生态群落,广大中小企业有竞争,更有协作。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对价值链的重塑与改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