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范
2017-08-23 03:15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范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煤炭企业职业危害
摘要: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是指矿工在不良的劳动条件下长期工作而造成的健康损害。分析研究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查找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和进步劳动效率,促进煤炭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定量分析
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是指矿工在不良的劳动条件下长期工作而造成的健康损害,不良的劳动条件对人体健康可以产生各种危害,由于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所以统称为职业危害,煤炭企业产业领域极为广泛。从地质勘探到煤层开采,从洗煤加工到综合利用,任何一个环节或工序都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危害(天职析主要分析井下生产作业环境危害)。
煤炭企业的作业环境大部分在井下,井下作业由于本身条件较差,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比较多,假如治理不善,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未及时对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地点进行检测、废旧巷道不及时密闭等,就有可能造成职员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因此,了解和把握煤矿井下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矿井中有毒有害气体物质有些是成煤过程中天生的,存在于煤体裂隙、孔隙中;有些物质存在于煤层、顶、底板岩石或其他物质中。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浓度超过临界值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有时还会发生爆炸危及矿井安全生产,造成职员伤亡和设施设备毁损。
一、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及其危害
1.二氧化碳(CO
2)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2,易溶于水,常积聚于巷道的底部和下山的掘进头。CO
2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有微毒,对呼吸有刺激作用,肺部含量增加会使血液酸度变大,刺激呼吸中枢。当浓度达5%时,使人呼吸困难、耳叫;达到10%时使人头昏昏迷;达到20%~25%时会使人快速死亡。矿井最高答应浓度为1.5% 。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有机物的氧化;职员的呼吸;煤和岩石的缓慢氧化,以及矿井水与碳酸性岩石的分解作用;爆破工作;矿内火灾;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均能产生大量的CO
2。此外,有的煤层或岩层能长期连续放出CO
2甚至在极短时间内大量喷出粉煤(岩)和CO
2 ,造成严重的破坏性事故。
2.一氧化碳(CO)
CO是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与酸、碱不起反应,只能被活性炭少量吸附。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馅,当与空气混合达到12.5%~80%时具有爆炸性。CO是一种对血液、神经有害的毒物。CO随空气吸进体内后,通过肺泡进进血液,并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00~300倍,而解离速度又比氧与血红蛋白慢3 600倍。一般情况下,CO中毒的程度取决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含量越多,机体缺氧越严重,中毒程度也越重。煤矿井下,劳动强度大,高温、高湿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同时存在,会使中毒的程度加重。井下CO最高答应浓度为0.0024%。
煤矿井下的CO多存在于采空区、密闭巷道等处。爆破作业、煤炭自燃、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都能天生CO,往往造成职员中毒死亡。
3.硫化氢(H
2S)
H
2S是一种无色、带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9。进进体内的H
2S在肺泡内很快就被血液吸收,氧化成无毒的硫盐,但未被氧化的H
2S则发生毒害作用。H
2S也很轻易溶于黏膜表面的水分中,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炎及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H
2S对人体全身的致毒作用在于它和氧化型细胞血素酶三价铁结合,使酶失往作用,影响细胞氧化,造成人体组织缺氧,空气中H
2S浓度过高(900mg/m以上)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窒息而迅速死亡。急性中毒后遗症是头痛和智力下降,慢性中毒症状是眼球酸痛,有灼烧感,肿胀畏光,并引起气管炎和头痛。矿井最高答应浓度为0.0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