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团体财务结算中心的探讨(2)
2017-08-23 06:42
导读:2 企业团体财务结算中心的具体运作 2.1 企业财务结算中心的基本运作模式 财务结算中心,或称资金结算中心,是由企业团体或控股公司设立的核心职能治
2 企业团体财务结算中心的具体运作
2.1 企业财务结算中心的基本运作模式
财务结算中心,或称资金结算中心,是由企业团体或控股公司设立的核心职能治理机构,是企业团体引进银行机制对团体控股成员实行同一结算、集中融资的资金集中治理模式,其运作模式类似于厂内银行。财务结算中心集中全团体资金,对外开立同一结算帐户或集合帐户。各子公司资金进出同一通过财务结算中心这一关键,使财务结算中心成为团体资金的“蓄水池”、联结内部单位与银行的桥梁,财务结算中心集中资金并加以盘活,从而加快团体资金的周转速度,进步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团体财务用度,内部可及时清理“三角债”,变资金流量流向的事后监视为事前监视,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通过团体结算中心一个口子对银行,有利于进步企业的资信度,有利于企业融通资金。
财务结算中心在具体企业运作中须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运作模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在内部银行基础上建立结算中心。其方法是各子公司撤销在银行开立的各类账户,重新在结算中心开立账户;结算中心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各子公司的收支业务均通过结算中心办理。
(2)依托银行建立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和各子公司都在指定的银行开立账户,结算中心和各子公司签订账户治理协议,银行根据协议授权结算中心利用银行网络治理各子公司账户;结算中心可以根据团体公司资金计划随时挑唆各子公司账户内的资金,也可随时抽查资金使用情况。
(3)分户治理式。结算中心和各子公司在指定的银行分别开立收进和支出账户,子公司的收进账户只收不支,支出账户只支不收。各子公司所需的资金由结算中心从收进账户划拨到子公司的支出账户,各 子公司收进账户内的资金通过银行网络自动划拨到结算中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4)头寸治理式。结算中心和各子公司在指定的银行开立一个结算账户(也可同时开立收进和支出账户),子公司的收进和支出都通过银行网络自动增减结算中心银行账户上的存款。银行对结算中心账户实行总控制,结算中心治理子公司账户内的资金收支,子公司所需的支付资金由结算中心根据资金收支计划按时向子公司划拨;子公司急需资金时,可通过网络随时向结算中心提出增拨申请。
以上几种结算中心治理各有利弊,各公司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择优选择。但不管怎样,建立资金结算中心是团体公司公司治理的需要,也是强化资金治理的重要手段。
2.2 我国团体财务结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
(1)行政干预较多,贷款治理较弱。财务结算中心不同于贸易银行,它作为企业团体的直属职能部分受制于企业的领导。银行实行资产风险治理,对贷款的审查极为严格;而结算中心放贷由团体领导决定,极少考虑其资产负债状况,贷款用途和效益回报,既不用担保,也不用抵押,导致财务结算中心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
(2)对结算中心的考核与评价存在困难。结算中心在企业中不仅要完成与外部银行相类似的结算、出纳、信贷职能,还应该是企业治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企业的治理决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而目前大多数企业所实行的结算中心治理制度不能充分调动结算中心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利用结算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治理者提供决策服务,同时对它自身工作的监视也未建立应有的程序。
(3)逾期贷款多,利息拖欠严重。结算中心由于贷款给一些效益差,包袱重且资不抵债的困难户,贷出的资金很难收回。有些团体领导,为减轻借款单位负担,缓解资金紧张局面,规定凡1年内支付不了的利息,一律改为新贷款。从表面上看,这样做似乎解决了拖欠利息的题目,但实际上,治标不治本,贷款仍然无法收回,且越积越多,为企业日后的埋下了一颗“地雷”。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4)内部资金分配不公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分厂、车间等内部单位逐步实行内部独立核算,成为竞争对手的内部市场主体。为促进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企业应将内部资金进行公道分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企业对内部资金的分配还不公道,因而不能形成公平、公道的内部市场竞争环境,不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经营治理。这些题目的实质实在就是结算中心如何定位,一旦企业团体最高治理层仅把结算中心看作是调剂下属企业资金余缺的手段,而不是从整体上考虑结算中心的功能,不把它作为有效进步企业整体财务运作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这些题目的出现不可避免。当然,结算中心也尽不是万能的,其作用应该有一个公道的范围,超出了作用范围,就轻易出题目。